修建后的八一東路。
“晴天一身土,下雨滿腳泥”,大陳社區的居民陳光柱這樣形容過去八一東路的路況。如今,這段昔日泥濘路現已“脫胎換骨”,變為寬闊平坦的水泥路,梧桐樹與苗木綠化帶綠意盎然,黃色墻壁襯托著紅色創衛標語格外醒目,路西兩個占地1600平方米的群眾休閑文化健身廣場正在趕工修建,16盞太陽能節能路燈即將安裝到位。傍晚時分,這里成為居民休閑散步、跳健身舞的娛樂場地。
“過去夏天我們都不敢開窗戶,現在環境大改變,大陳社區為俺群眾辦了一件大好事!”說起修路后的好處,社區居民交口稱贊。
八一路是我市市區的一條主要干道。自1995年修通以來,因為種種原因,這條路只修到了中州路,中州路往東到包河長600米的路段一直被擱置起來,此段道路坎坷不平,建筑材料占道、垃圾亂倒、亂搭亂建,社區雖然多次治理,但還是收效甚微,居民為此怨聲載道。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大陳社區黨總支帶領社區全體黨員認真學習文件精神。他們根據居民集中反映的八一東路臟亂差問題,結合環境與民情,一是借助上級關于背街小巷改造優惠政策進行整體部署,制訂具體的修路方案。二是利用“一帶四議多方聯動”工作法號召大家修路,即“一帶”是社區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帶領;“四議”是由社區居民提議,社區支部委員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審議,社區相關各方代表商議和社區居民代表會議決議;“多方聯動”是通過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如社區黨組織與政府部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駐地單位、民間組織和居民等共同聯動,共同參與。
修路剛開始時,因為擴路涉及個人利益,附近居民都紛紛索要修路補償費或干脆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針對出現的問題,大陳社區黨總支先后召開了8次居民動員會,讓居民明白修路不僅是為方便通行,更是帶來長遠的發展機遇。路通了,環境好了,聚人心,匯人氣,就能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帶動一方經濟發展,促進居民更和諧、生活方式更文明。為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他們派社區黨員、居民代表挨家挨戶做工作,號召大家集資修路,白云街道黨工委書記韓守業、辦事處主任刁晗也多次到沿路企業、門店幫助協調資金。通過居民集資一部分、商戶捐獻一部分、企業贊助一部分、政府補貼一部分的辦法解決了修路資金問題。
在修路過程中,有的居民栽種的大片樹苗需要拔掉,他們沒有任何怨言;路兩側居民的院子需要后退,他們不計得失,自愿拆除。
“想不到我們的工作得到群眾這么多的支持,這么大的工作量,牽涉到許多利益沖突,但群眾對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決策滿意,對社區黨總支和黨員滿意,真正實現了人們群眾“雙滿意”。分管該項工作的白云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劉明感動地說。
白云街道大陳社區黨總支書記田壯煒告訴記者,八一東路修建好以后,管理是關鍵,社區黨員干部有信心帶領群眾維護好、管理好八一東路,為附近居民提供宜居、時尚、和諧的生活環境,使八一東路成為一條民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