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網訊:清潔的柏油馬路、挺立的路燈、裝飾亮麗的村委大院、花園式的工廠、統一的民宅小區……8月6日,記者走進睢陽區宋城辦事處曹吳莊村,一派現代化的農村新景象撲面而來。
村民們告訴記者:曹吳莊村昔日臟亂差,今日干凈整潔;昔日人心渙散,今日和諧穩定;10年前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1500元,今日已達6200元。
“這水喝著有點甜,摸著滑滑的,燒茶也沒有茶堿了,來嘗一口!”81歲的老黨員張言珍擰開水龍頭,清凌凌的水順著水龍頭淌了下來。他指著家里剛裝好的自來水管道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由于受上游河水的污染,村民家里打的自備井,水質較差,飲水健康問題一直是困擾村民的心頭大事。今年3月,村“兩委”在村黨支部書記方艷華的帶領下,經過多方協調和籌集資金,投資50多萬元,新打了一眼550米的深水井,對全村進行了飲用水安全改造,使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談起該村的變化,張言珍說,他見證了近10年來曹吳莊村的發展,“瞧,柏油路修到了家門口,裝上了路燈,農民住上了小洋樓。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近年來,該村對村內主要道路進行了硬化,共修水泥路面1.5公里,柏油路1.5公里;又對村民的家庭廁所及路邊公廁進行改造,共改造雙甕式漏斗無菌廁所200余座,公廁6座,新建垃圾池20個。除此之外,還對圍村林進行了改造,共改造圍村林186畝,新栽果樹6000棵,速生楊1萬余株。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先后新打機井15眼,埋地線6000米,使村民的土地旱能澆、澇能排。
投資7萬余元,在村內主要道路口、村室、學校、幼兒園及超市都安上了監控設施,村民每戶配備了“氣死賊”防盜器,為村民的安居樂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房子。寬闊的柏油路,從村子中央穿過。路兩旁,錯落有致的二三層小樓是村民的住房。曹吳莊村這幾年的變化讓很多外來人員贊不絕口。
該村下轄6個村民組,實際人口1820人,而耕地面積僅有2830多畝,人多地少,要想富裕,靠傳統農業走不通,怎么辦?生活的壓力迫使該村的農民在農業結構調整上下足了工夫。
在良種繁育方面,該村與商丘市農科院簽訂了小麥良種繁育合同,使該村的農業由傳統種植轉成了“公司+農戶”的訂單農業,該村的小麥以每市斤高出市場價一角錢的價格回收,而且產量比普通小麥每畝增產 200斤左右。現在,該村年可繁育小麥優良品種400多萬斤,僅此一項,每年村民可以多收入50萬元左右。目前,該村已成了名副其實的良種繁育專業村。
在種植養殖業方面,近年來,該村通過組織村民到其他地方參觀,學習蔬菜大棚種植、肉鴨養殖等技術。現該村已建成蔬菜大棚15個,肉鴨養殖戶10戶,集養殖、屠宰、冷藏,銷售于一體的肉鴨加工廠1座,肉鴨養殖年可出欄15萬只左右,蔬菜大棚每年每個大棚可創收3.5萬元左右。
在招商引資方面,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近幾年,該村先后引進了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個,投資3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個,這些企業可解決村內剩余勞動力300人就業,同時解決了周邊村的剩余勞動力200多人就業。
在村民子女教育方面,由于以前村小學門窗破爛不堪,教室內無電源,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外村讀書。近年來,在方艷華書記的帶領下,經過多方協調,投資150多萬元,在村內新建了一所可容納500余名學生的標準化小學,內設超市、餐廳、宿舍等相關配套設施。2012年,該村又新建了一所可容納300余名幼兒的標準化幼兒園。
生活富裕起來的村民,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上的享受,2010年,方艷華書記通過“四議兩公開”的方式,投資156萬余元,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積900多平方米、集電腦圖書室、娛樂棋牌室、健康咨詢室于一體的村室;同時,又把文化大院建成了別具一格的文化大舞臺;村室外建成了開放式的健身活動廣場,配備了各類健身器材;組織村民成立了腰鼓隊、自由舞隊,聘請了腰鼓隊教練、自由舞教練……
“要做就做農民想做的事,要做就做能改變群眾貧窮的事,要做就做能給農民帶來利益的事!”在這一思想的主導下,黨支部書記方艷華正帶領全村人民走上快速發展的新軌道,如今,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體健康成了曹吳莊村人的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