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商丘 >> 秀美山水 >> 山水與品牌 >> 瀏覽商丘

永城強力打造漢文化品牌 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2013/8/1 8:59:58 點擊數: 【字體:


    8月16日—19日,“中國永城·漢文化芒碭國際論壇及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12屆年會”將在著名的“漢興之地”河南永城市舉行,來自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以及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200余人。

  論壇由河南永城市委、市政府和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共同舉辦,旨在搭建一個深入研討秦漢文化的學術平臺,加強與各界的學術交流,促進專業的學術交流和融通,論壇主題主要涉及四方面:永城與秦漢歷史文化遺存研究;秦漢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研究;秦漢文物與考古研究;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秦漢史研究。同時,更為河南永城如何進一步開發永城漢文化旅游、打造“漢興之地”品牌,促進永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作出深入研究與探討。

  “漢興之地”文化底蘊深厚

  永城市是河南東大門,位于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全市總面積2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萬畝,總人口138萬人。目前已形成以煤炭、面粉為支柱的“黑白經濟”。

  永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春秋末年,孔夫子周游列國,途經永城避雨芒碭山,留下了夫子山和曬書臺。秦朝末年,漢劉邦在永城芒碭山斬蛇起義,創立了漢家400余年帝業。漢丞相蕭何在永城酂城制定中國第一部法典,留下了蕭何造律臺。夫子避雨處是儒家的圣地,漢高祖斬蛇處是漢朝興起的源頭,千古造律臺是中國數千年以法治國的象征。這些勝景昭告天下永城漢文化遺存的豐厚悠遠。

  永城芒碭群山不足1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漢梁古文化景觀29處,梁孝王后墓,斬山為廓,穿石為藏,被稱為“天下石室第一陵”;柿園墓藏“四神壁畫”早于敦煌630年,被譽為“敦煌前之敦煌”;漢高祖斬蛇碑,神秘幻影,被稱為千古奇觀。此外,永城麻冢抗大四分校,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宋代崇法寺塔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眾多歷史名人足踏永城,曾留下不朽的詩篇。明代著名詩人李先芳由商丘入永城途中寫到:“輕風麥浪生,黃河岸上晚波平;村原處處垂楊柳,一路青青到永城。”宋代翰林宋玉留下了《過永城》的詩篇:“行盡江南數十程,故園風物倍關情;棗花零亂槐陰合,一路清香過永城。”

  旅游發展勢頭強勁

  2007年5月13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的100多名國內知名漢文化專家齊聚永城市,參加在這里舉辦的“中國漢文化專家2007芒碭論壇”,并對永城芒碭山區的漢代歷史文化遺存進行了全面考察。專家認為,基于永城在漢代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將永城確定為“漢興之地”無可爭議,從而進一步確定了永城“漢興之地”的地位。

  “芒碭山這個地方主題非常鮮明,如此集中的西漢文化在全國是不多見的,這個資源非常寶貴。”河南省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書記吳孟鐸說起芒碭山,說起西漢文化,說起他對永城市的規劃,總是激情洋溢。

  河南省永城市的芒碭山文物旅游區文化內涵厚重,當年漢高祖劉邦在此斬蛇起義,留下眾多遺跡,如高祖廟、劉邦斬蛇處等。如今,這里出土了22座西漢梁國王陵墓群,數量多、規模大、價值高。三次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間出土的國寶級文物震驚中外。

  永城的旅游資源分成兩大塊:一塊是以芒碭山等為代表的文化旅游資源,另一塊是永城市政府開始著力打造的綠色生態旅游資源。2008年,永城市把“重點做大做強芒碭山漢文化景區、陳官莊紅色旅游景區、東西城區之間塌陷區綜合治理生態景區”當成其發展旅游產業的三大支點。

  2008年永城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芒碭山景區開發,啟動景區靈魂——漢文化博物館建設,打造文化旅游”。目前,芒碭山景區還實現了與省際旅游熱線資源共享,年接待游客12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1億元,拉動了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著力打造“四張名片”

  “漢興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態之市”,這就是永城著力打造的“四張名片”。

  今年年初,永城市委提出的奮斗目標是打造“四張名片”:“漢興之地”就是指永城是漢文化的發祥地。下一步,爭取把芒碭山景區創建為國家5A級景區,把淮海戰役陳官莊紀念館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

  永城礦產資源豐富,地下儲煤面積1000平方公里,精查儲量50億噸,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豫魯蘇皖地區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以后要建設精深加工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這就是“能源之都”。

  除了發展大的國有企業,永城還要做大做強非公有制企業,整合130家面粉企業組建面粉企業集團,叫響“中國面粉之城”這塊金字招牌。

  永城市將加快建設老城商貿區、新城綜合區,建設鄭徐高鐵永城站等,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將永城建成真正名副其實的“生態之市”。

  “我們要讓這個品質特別高的生態區,來彌補現在環境的不足。以后來到永城的人會看到,這里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旅游業不僅僅是發展、活躍經濟,對于當地老百姓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會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永城市市委書記吳孟鐸如是說。

  1996年10月,永城撤縣設市。200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定位永城發展成為“集聚帶動作用強的中心城市”。2008年,全市GDP完成239.9億元,同比增長11.8%。境內財政總收入實現36.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0.04億元,同比增長2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92億元,同比增長1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1元,同比增長17.4%。農民人均純收入4688元,同比增長20.1%。2009年7月26日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報告在長沙發布,永城昂首跨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產業開發與事業發展的互助,不僅助推了經濟的發展,也進一步拓寬了文化發展的空間。相信,不久的將來,永城必將打響“漢興之地”這張名揚天下的歷史文化品牌,成為一座魅力無窮的文化旅游城。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人民網 2009-08-03 作者:袁飛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