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大仵民間舞蹈分為兩類七種,兩類分別是:不帶說唱舞蹈和說唱舞蹈。不帶說唱舞蹈有五種:龍燈舞、獅子舞、竹馬、高蹺、鬼會。帶說唱舞蹈有兩種:小車和旱船。這七種舞蹈全部由打擊樂伴奏。
其中龍燈舞、獅子舞、高蹺、旱船我們都不陌生。龍燈舞主要表現火龍和青龍相互搏斗、戲耍(戲珠)的各動作及生動場面。
獅子舞是人們豐收之后喜慶之際,用獅子來表達歡愉的心情。表演時兩頭威猛雄壯的大獅子和一頭憨態可掬的小獅子,通過滾繡球、盤花對立、跳桌子、啃癢、踩步、咬花、打滾、喘息、發情、大吃活人等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滑稽動作來吸引觀眾。
竹馬是模仿真馬大小,以竹紕子做骨架,外面裱糊上彩紙條,挎在表演者胯間,在持彩傘人的指揮下,幾匹馬表演喜慶和吉祥的場面。
鬼會又稱“拉秦檜”,是大仵北街民舞藝人于明末清初時獨創。此舞陣容強大,表演者需要24人以上,主要內容是奸臣秦檜害死民族英雄岳飛,天怒人怨,玉帝動怒,令閻王到人間查訪,閻王派三曹判官帶領小鬼小判、牛頭馬面捉拿秦檜夫妻的靈魂歸案。因反映的都是陰間的故事,所以叫“鬼會”。
柘城大仵民間舞蹈可單獨表演,也可共同出場,全套民舞共同演出需要180多人,其粗獷豪放的恢宏氣勢與一走三退、嬉戲滑稽的歡樂場面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