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很多人都能知曉這首《木蘭辭》,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也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那么您知道花木蘭的老家在哪里嗎?
據文獻記載和故老相傳,花木蘭故里是位于虞城縣營廓鎮的大周莊村。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有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到了唐代,花木蘭被追贈為“孝烈將軍”,花木蘭祠便是始建于此。后金、元、清時,曾多次募資修葺、立碑,可惜,這座恢宏壯觀的祠宇,1943年毀于戰火之中。現存有元代、清代祠碑兩通,碑文詳細記載了木蘭身世、英跡和歷代修祠情況。
營廓鎮副鎮長陳法江說,為了進一步弘揚木蘭精神,虞城縣政府聘請高級專家制作了重修花木蘭故里旅游景區的詳細建設規劃,占地160畝,總投資5050萬元。景區內有花木蘭祠、花木蘭故居、花木蘭花園、花木蘭文化廣場、花木蘭武館武校、花木蘭陵園6個景點。現已投資350萬元,建成了花木蘭祠、花木蘭文化廣場、花木蘭陵園并已對游客開放。商丘市政府決定,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木蘭文化節”,現已舉辦4屆,每屆前來參加木蘭文化節的中外游客達數十萬人。國家郵政部還于2000年在這里舉辦了“木蘭郵票首發式”,使花木蘭成了世界人民加強交往的友好使者。
陳法江還介紹,花木蘭,并非姓花,而是姓魏,這在元代所立“孝烈將軍祠像辯證記”碑中有詳細記載。明代劇作家徐渭編寫戲劇《雌木蘭從軍》,為了人名好聽,就將魏木蘭改成了花木蘭,后來就流傳了下來。
其實在花木蘭身上,匯聚了中華民族婦女的種種傳統美德,她委身事群,忠也;克敵制勝,勇也;辭封拒賞,廉也;事親終身,孝也;久處戎役,守身不失,貞也。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確實應該去木蘭祠祭拜一下這位五德俱全的巾幗英雄。
指南:門票5元(學生、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殘疾人和60歲以上老人持證免票)。
花木蘭故里旅游景區距虞城縣城35公里,距京九鐵路木蘭站2.5公里。本報記者 吳向輝 實習生 劉威【原標題:游虞城木蘭故里 聽代父從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