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文化交流 >> 瀏覽信息

中國古代陶器的種類

2016/5/31 14:24:22 點擊數: 【字體:

  紅陶:紅陶在中國出現最早,根據考古發掘資料,黃河流域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時期,都是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褚陶為主。

  彩陶: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項卓越成就,是用赭、紅、黑等色繪飾的陶器。它在陶器未燒之前就畫在陶坯上,燒成后彩紋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脫落。有的在彩繪之前,先涂上一磕白色陶衣,使彩繪花紋更為鮮明。彩陶花紋主要是花卉圖案和幾何形圖案,也有少數動物紋。幾何形圖案主要有弦紋、網紋、鋸齒紋、三角紋、方格紋、垂幛紋、旋渦紋、圓圈紋、波折紋、寬帶紋,并有月亮、太陽、北斗星等紋樣。動物紋樣,常見的有魚紋、鳥紋、蛙紋等。

  黑陶:出現于龍山文化時期,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這種黑陶的陶土經過淘洗 、輪制,胎壁厚僅0.5毫米-1毫米,再經打磨,燒成后漆黑光亮,有“蛋殼陶”之稱。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較多,帶紋飾的較少,有弦紋、鏤空等幾種紋飾。

  灰陶:灰陶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中已經出現,特別用于蒸煮的器皿,多為夾砂灰陶。到夏代,以灰陶和夾砂陶占據主要位置。

  白陶:表里和胎質都呈白色的一種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嶺土燒制而成。白陶器出現于龍山文化晚期,商代為鼎盛時期。到了西周,由于印紋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較多燒制與使用,白陶器不再燒造。

  硬陶:硬陶的胎質比一般泥質或夾砂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比一般陶器高。西周是印紋硬陶發展的興盛時期,其胎質原料根據化學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紋硬陶所用原料含鐵量較高,胎色較深,多呈紫褐、紅褐、黃褐和灰褐色。印紋硬陶堅固耐用,絕大多數是貯盛器。

  釉陶:又稱鉛釉陶。鉛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漢代制陶工藝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鉛,可以降低釉的熔點,還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整光滑,使鐵、銅著色劑呈現美麗的綠、黃、褐等色,但綠釉為最多,綠如翡翠,光彩照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金在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