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許廷合)“過去鈞瓷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沒想到鈞瓷十二獸首的燒制更是難上加難。”6月20日10時許,在鈞瓷之都神垕鎮,王建偉精心修完手上的雞首坯后,感慨地對記者說。
作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王建偉一直致力于鈞瓷文化的挖掘與研究,由于其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鮮明的個人特色,多次獲得“中國收藏家喜愛的鈞瓷藝術大師”稱號。而鈞瓷十二獸首,正是王建偉在燒制技藝成熟之后,向市場成功推出的又一代表力作。
“自今年2月份鈞瓷十二獸首新聞發布會召開后,鈞瓷十二獸首的預訂情況就一直比較火爆。”王建偉笑著告訴記者,“現在鈞瓷十二獸首的預訂已經超過了30套,但是為了保證藝術質量,現在我們的工人加班加點,一個月頂多生產5套,可以說是供不應求。”
對眼光挑剔的收藏家來說,鈞瓷十二獸首為何能夠從眾多的藝術品中脫穎而出而備受青睞?鈞瓷十二獸首究竟有何藝術魅力?
據了解,鈞瓷十二獸首是以圓明園獸首為藍本,由禹州市大龍山鈞瓷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偉歷經5年時間辛苦燒成。燒制成的鈞瓷十二獸首紅斑綠銹,釉色獨特,既具有爐鈞特點,又體現出圓明園獸首神韻。鈞瓷十二獸首燒制成功以來,得到了圓明園管理處的關注。2011年秋,圓明園管理處專家在對鈞瓷十二獸首進行驗收時認為,作品既體現了原作金屬銅的古樸大氣,又凸顯了鈞瓷色彩斑斕的藝術特質,是當代鈞瓷中不可多得的工藝精品。同年12月,圓明園管理處永久收藏了一套編號為1860的鈞瓷十二獸首。
王建偉告訴記者:“在今年2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圓明園管理處向我頒發了圓明園文化產品授權證書和1860號鈞瓷十二獸首收藏證書。按照授權書的要求,我們限量制作151套,以紀念圓明園自1860年至2011年罹劫151年的歷史,激勵后人銘記國恥,發憤圖強。”隨后,王建偉又把鈞瓷十二獸首系列產品的獨家銷售權授予許昌保元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雖然對鈞瓷十二獸首實行了鈞瓷創意、生產、營銷產業鏈的專業化分工,但對王建偉來說,生產的任務越來越艱巨。“鈞瓷歷來生產工藝復雜,燒制不易。從選料到燒成成品,其間要經過諸多工序,無論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使是小小的差錯也會前功盡棄,這也是鈞瓷珍品率極低的原因。”王建偉說,“而對鈞瓷十二獸首來說,它是由12件鈞瓷獸首構成的一套產品,并且由于有編號限制,因此在燒制上難度更大。”
“盡管燒制難度大,但是對鈞瓷十二獸首的藝術效果我們是嚴格保證。”王建偉告訴記者,在鈞瓷界,一套模具一般可以使用40次,但鈞瓷十二獸首的模具只能使用20次。如果超過20次,那么獸首面部的線條就有可能顯得比較滯澀,達不到理想中的藝術效果。
嚴格的工藝管理、理想的藝術效果,再加上那段銘刻于心的歷史,鈞瓷十二獸首自推向市場之后就顯示出迷人的文化魅力。談及市場上對鈞瓷十二獸首的收藏熱潮,王建偉說:“作為中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鈞瓷,其精湛的制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鈞瓷藝術集真、善、美于一身,中國鈞瓷十二獸首更是承載了中華民族一段沉甸甸的歷史。它身上所體現出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在市場上得到了大家的好評和認可。我自己也會不斷探索,爭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獻給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王建偉在修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