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許昌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許昌

有些學術論著竟用書畫贗品

2013/4/6 16:04:38 點擊數: 【字體:


    朱萬章(廣東省博物館研究館員,廣東省美協理論委員會委員)

  一般說來,書畫鑒定只是美術史研究的初級階段。對于一件作品,首先要考量它是不是這個書畫家本人的真跡。如果不是其真跡,不管藝術水平如何高,都不足以用來研究這個書畫家的資料。這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常識。

  有趣的是,最近翻閱一本洋洋大觀的明代某書法家個案研究的論著,發現作者用來論證其書法特色的、被稱為該書法家“經典”的書法作品,其實早已被鑒定界確定為贗品。這樣的“論著”所得出的結論,顯然是南轅北轍。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在進行美術史研究之前,首要任務是對所引證的作品做一個簡單的甄別。即便因為能力和專業所限,無法對書畫家作品進行鑒定,但至少可以參閱前人的鑒定意見,去偽存真,這樣才會有的放矢。研究起來,才會令人信服。

  對于書畫鑒定家而言,首要的任務是為美術史研究者提供專業的、富有學術見地的書畫鑒別。比如我們研究文徵明,就需要熟知明清以來書畫鑒藏家們對他作品的鑒定意見,尤其是對存世作品的考察,就要了解一下諸如近現代著名書畫鑒定家如龐萊臣、吳湖帆、張珩、韓慎先、謝稚柳、啟功、徐邦達、王幾千、蘇庚春、劉九庵、楊仁愷、傅熹年等人對其作品有無爭議。如有爭議的作品,則要多方面進行考察,以確定其確實為真跡后才能作為研究的依據。大凡經驗豐富、眼光犀利的書畫鑒定家,大多會對作品做出明確的判斷,即便不是很能確定其真偽的,也會做出諸如“款疑”、“印偽”、“用筆僵硬”等等判定。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書畫鑒定行為。

  但古往今來,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鑒定者,由于對作品的真偽缺乏判定,或者自己本身并不熟悉該書畫家作品,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往往便說“存疑”。其實,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一方面體現出沒有底氣,另一方面也說明眼力不夠,明知是這樣,又怕行家笑話,于是便以“存疑”塞責。這種情況,對于美術史研究者來說,是要特別小心,慎重區別對待的。

  于是便有人提出,既然如此,那怎樣區別所謂的“存疑”作品呢?其實很簡單,多看書畫家的不“存疑”作品,了解其筆性,再比對這些“存疑”的作品,孰是孰非,自然立竿見影。【原標題:有些學術論著竟用書畫贗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快報 2012年07月08日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