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有在三月三上巳節雅集的習慣,著名的蘭亭雅集即是一例。今年上巳節,11家媒體聯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篆隸楷行草五體十家書法精品展》,出展的十位書法家效法古賢,翰墨雅集,抽簽取韻,作詩填詞,現場揮毫。沈鵬先生賀電:五體昭文運,十家逞詩才。
這十位書法家均為當代書壇上不同書體的制高點,依年齡排序分別為:邱振中、王友誼、李松、胡抗美、劉洪彪、張旭光、劉文華、曾翔、王學嶺、張繼。其中軍事科學院創作室主任張繼是最年輕的一位。
據中國書法家網評價,這次展覽是對書法藝術本體構造的解析和詮釋;出展的十位書法家或屢獲全國展大獎,或擔當全國展評委,或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或享有廣泛的知名度。他們的作品在傳統范式和與時風的結合上無疑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短短時間內,相關報道在網絡獲得15萬人次的點擊率。
書展中張繼的隸書詩軸“興至逐狂筆,差疵見穎端。面因名姓愧,心為膽知酸。不盡千刀紙,難逾百尺竿。比賢常自勵,佳境在崇巒。”博得了大家的喝彩。
張繼的書法藝術及其人生經歷富有傳奇色彩:少年時代他就對書畫鐘愛有加,30歲出任中國石油書法家協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40歲被特招入伍到軍事科學院。他曾在第五、六、七屆書展中連獲“全國獎”;他還在全國首屆行草書大展中獲“精品獎”,在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展中獲銀獎……近年來,張繼先后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被中國書協授予“全國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并被推選為中國文聯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張繼有多幅作品被中南海、中國軍事博物館及中國駐外使館等機構收藏。曾前后在河南省舉辦個人書畫展和個人書法展,在中國美術館及廣東等地舉辦個人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央電視臺書畫院和香港東方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東方藝術家》,出版了張繼專輯。他的兩部作品集和一部書法理論也即將面世。張繼獲得這么多榮譽,源于他的作品章法博大恢宏,結字平中見奇,用筆剛柔相濟。真草隸篆,皆峻拔豪放,既承接前人的血脈,又體現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特別是他的隸書“金屬質感,碑簡意趣”,整個基調形成漢隸與簡書的完美結合體,表達出了碑之靜穆,簡之動勢,讓人從中領略到書法的情韻與詩意。在書法取得較高成就的同時,張繼又由書法切入文學、繪畫、篆刻,不斷拓寬自己的藝術領域。他自命其居“四融齋”,即表達了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治學志向。
在書法取得較高成就的同時,張繼又由書法切入文學、繪畫、篆刻。繪畫作為他的老本行,近年來一直有創作的欲望,但苦于找不到合適的主題,遲遲未能動筆。一次隨朋友到“海底世界”瀏覽,使他眼前頓時明亮,思路也豁然大開。從此,他把“海底世界”作為自己的創作主題和源泉。為了在表現手法上不與人同,他另辟蹊徑,把隸書中的碑簡意趣、金石質感融入了繪畫中,創造出金屬浮雕的表現手法,海底動植物經他調弄如金屬浮雕一般栩栩如生,看后令人耳目一新。他曾自撰詩聯以抒懷:“閑來海底觀奇態,興致毫端寫妙姿”。
張繼就是這樣不斷拓展自己的藝術領域,他自命其居“四融齋”即融詩書畫印為一體,彰顯了他的治學志向。李建春【原標題:張繼書法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