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文明序曲”。人類文明的序曲,是從洞處穴居走向平川農業的那一刻奏響的。許昌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星羅棋布,文化承傳有序。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溫和的氣候條件,使得多種類型的文化長期在這里匯集、融合、發展。這對早期國家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強勁的推進作用。
第二部分:“禹居陽翟”。史料記載“禹居陽翟”、禹之子啟“大饗諸侯于鈞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都邑究竟在何處?只有揭秘塵封厚土,在考古與發現中去尋求答案。正在考古發掘的瓦店遺址,是在我省發現的面積最大的龍山文化晚期人類聚落遺址,遺跡、遺物非常豐富。各種跡象表明,這里是潁河中上游地區聚落群的中心遺址之一,很有可能是“禹居陽翟”和夏啟“鈞臺之享” 的夏都。
第三部分:“禮器雛形”。瓦店遺址出土遺物不僅豐富,而且規格、等級很高,既有中原文化的主要特征,又有多元文化交融的因素。精美禮器的出土,表明這里曾居住著尊貴的人物,舉行過重要的禮儀活動,很可能是王都之地。
第四部分:“精神家園”。通過展出瓦店遺址出土的大量祭祀遺跡、遺物,以及許多裝飾品、紋樣、刻畫工具等,來展示古代人類的審美觀念與精神信仰。
第五部分:“播種五谷”。瓦店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植物種子、生產工具和家畜骨骼。它們為統治集團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障,也反映了早期都邑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特征。
第六部分:“炊煙裊裊”。瓦店遺址出土了大量用于日常生活的陶器,顯示出當時的人們過著定居的男耕女織、汲水烹食的生活,炊煙裊裊,一派祥和,雖有貧富差別,但在住、食、衣等方面已有很大提高。作者:陳建民【原標題:許昌博物館《夏都之源》展覽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