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近期在我市天寶宮附近發現一批珍貴石刻,其中包括一通明正德年間的石碑,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這是記者1月6日從長葛市文物管理所獲悉的。
2009年年底,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的工作人員來到長葛市石固鎮南寨行政村的西街自然村(天寶宮北約1公里),在一條干涸的小河溝內,發掘出30余件石碑、石構件等文物。文物保護人員經過清理、辨認,最終確定,這些石刻既有明代的又有清代的,還有民國時期的。其中,年代最遠的是一通明正德年間的石碑,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該碑僅存上部,上書“希真牛羽士墓碣銘”, 記載的內容為這名道士的生平及事跡,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其他一些石碑,如重修廟宇碑、買地碑、寨規碑等,還有石門柱、碑額、碑座等石構件,也都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
當地村民介紹說,由于這里是道教圣地,新中國成立前天寶宮內有很多道士。他們去世后,大多埋葬在西街村附近,其中許多墓都建得非常氣派。鼎盛時期,這里石碑林立,簡直和少林寺的塔林一樣壯觀。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墓、石碑等遭到破壞,保存下來的很少。
目前,當地文物部門已將這些珍貴的石刻就地封存、保護。至于如何開發、利用,還需進一步研究、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