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與才華哪個更重要,古人也會有這種問題。
許允之妻有美德
許姓的來源不復雜:一,出自姜姓,以國為氏。周成王時,大規模分封諸侯。許國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許文叔。戰國初期,許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二,出自姬姓,為許由之后。許由是堯舜時期的高士,堯帝非常敬重他。
另外,兄弟民族當中也有許姓。
許氏的發源地是河南許昌。戰國時,地域狹小的許國,受到鄭國、楚國的逼迫,不得不往河南、安徽一帶遷移。許國被楚國滅掉后,許國后人遷到湖北、湖南。還有一些許姓人向北遷移。秦漢之際,許姓已經遍布河南、河北,后來一些許姓人遷往福建等地。
許姓中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許慎是漢代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他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他歷經21年著成《說文解字》,為中國首部字典。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七五律尤佳,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以“許渾千首濕,杜甫一生愁。”評價之。
我講講 “許允之妻”的故事吧,許允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士。據《魏氏春秋》記載,許允娶了阮氏家族阮德慰的女兒為妻,花燭之夜,發現新娘相貌奇丑,匆忙跑出新房,不肯再進來。后來,許允的朋友桓范來看他,對許允說:“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許允聽了桓范的話,果真跨進了新房。但他一見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婚妻子一把拽住他。許允邊掙扎邊對她說:“婦有‘四德’,你符合幾條?”她說:“我所缺的,僅僅是美貌。而讀書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幾條呢?”許允說:“我百行具備。”新婚妻子說:“百行德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說具備呢?”許允啞口無言,頓生敬佩之心。從此夫妻相敬相愛,生活和諧。
許允任吏部郎,所任用的地方官吏都是他的同鄉,于是魏明帝派人把他抓起來。武士帶走許允的時候,許允妻子光著腳追出來,告訴許允:“明君可以用道理去說服,不能求情。”許允被抓后,家人號泣,許允妻子安慰家人:“不要緊,他很快就會回來。”然后她煮了小米粥等許允回來。當明帝審問許允用人之事時,許允答到:“為國選才,一定要了解他們。臣的同鄉,是臣了解的人,陛下可以考察他們是否稱職,如果不稱職,臣愿領罪。”最后考察的結果是許允任用的同鄉都稱職,于是明帝放了他。
現今,許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行第28位,有730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