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們只能截取一段去認識,去欣賞!許昌的歷史名人成百上千,我們只選東漢末年的“潁川三長”說起。
東漢末年,在那最為動亂和最為黑暗的時期,許昌大地上,卻冉冉升起了三顆耀眼的明星,他們名垂青史,光耀華夏,他們在歷史上被稱為“潁川三長”。
何謂“潁川三長”?
1、他們都是潁川人。兩個是魏都區(qū)人,一個是長葛人。
2、他們在當時官做的都不大,都是相當于縣長一級的。
3、他們都有其豐富的知識、高尚的德行、完美的人格。
4、他們都是備受當世和后代人所敬仰,是做人的楷模。
5、他們的后代大都為曹魏政權出了大力,建立了奇功。
他們的就是當涂長荀淑、太丘長陳寔、林慮長鐘皓。
他們和他們的家族又都有自身的獨特的地方。
荀家的“智慧”,陳家的“仁德”,鐘家的“才藝”,使他們的家族和家族文化萬年流芳。
當涂長——荀淑荀淑:是現(xiàn)在的許昌魏都區(qū)人。他是荀子的第十一世孫(荀子——戰(zhàn)國時思想家)。荀淑品行高潔,博學多識,智慧超群。不僅他有名,關鍵是他的家教非常成功,他有八個兒子,個個才華出眾,當時被人稱為“荀氏八龍”。
現(xiàn)在在許昌城北2公里陳莊村西,傳說荀淑死后就葬在那里,他的八個兒子在冢頂各植柏一株,故稱“八柏冢”。冢西北有散冢八個為荀淑八個兒子的墓地,時曠年久,八冢已為平地。但八龍冢還在,它高約5米,周長約100米。直到現(xiàn)在,那里的香火都很旺,方圓百姓,家有孩子升學或參加工作,家中老人都會到那里祭拜。因為荀氏家族,書香門弟,官宦世家,英才輩出。他的兒孫都很優(yōu)秀,也很有作為。所以現(xiàn)在的家長們?yōu)榍蠛⒆诱袋c荀家的才氣、靈氣、運氣。都會經(jīng)常到那里上上幾柱香,祭拜祭拜。所以,八龍冢上面的柏樹上,經(jīng)常都有人把求得的紅布條綁在樹上,遠遠望去,紅綠相間,甚是壯觀。但最近人們不僅是想沾荀家的才氣、靈氣、運氣了,人們開始占荀家的風水了。在八龍冢的腳下,出現(xiàn)了李家的、張家的墳地了。
荀淑的八個兒(儉、緄、靖、燾、汪、爽、肅、敷)子中,最優(yōu)秀的要數(shù)第六個兒子荀爽。當時對他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這里的慈明就是荀爽,“慈明”是荀爽的字。他是東漢經(jīng)學家。他優(yōu)秀到什么程度呢?據(jù)說,他93天的時間由一個平民一下子升官到司空(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級干部)。
荀淑的家族真的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一代更比一代強。他的孫子是荀彧,是三國時曹操身邊的第一謀士。官至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下面講“三國智慧”時會講到他。
荀淑侄子荀曇的孫子是荀攸,也是曹操的重要謀士。官至尚書令。一個曹操時期他荀家就出了兩個尚書令。
荀氏家族的特點:才華出眾,足智多謀,大智慧做大事,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
太丘長——陳寔陳寔。一說是許昌長葛市古橋鄉(xiāng)陳故村人,一說是魏都區(qū)十輩陳莊人。現(xiàn)在兩個地方都在爭自己是正宗的陳實故里,好在都是咱許昌的。
陳寔以品德高尚,非常受人尊重。家鄉(xiāng)人有什么矛盾了,都愛找他評理。他評判的事情,讓人非常信服。當時就流傳這樣的說法:“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什么意思呢,就是寧愿被判披枷帶鎖判刑,也不想讓陳實說自己不好。他管轄區(qū)域內(nèi)的百姓民安居樂業(yè),鄰縣百姓多向其轄境遷徙。
陳寔是因仁愛賢德而著稱于世。有一“梁上君子”的典故,講的就是陳實教育盜賊的事。 那一年鬧饑荒,百姓饑餓。有一個盜賊進入他的屋子,在梁上等候伺機下手。陳實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兒子孫子起來,神情嚴肅地對他們說:“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惡的,只是習慣了成為習性,于是就成了這樣子。”兒子(孫子)說:“成了什么樣子?”陳實指著梁上的盜賊說:“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盜賊大驚,自己跳下地,磕頭賠罪。陳實慢慢地開導他說: “看你的樣子,也不像是個壞人,應該趕緊改掉自己的壞毛病,重新做人。然而你今天這樣做也是被窮困所迫,被逼無奈。”后來吩咐家人送給他兩匹絹。這個竊賊感激涕零而去,并發(fā)誓洗心革面,以報陳公之德。從此這個地方?jīng)]有了竊賊。“梁山君子”也就成了竊賊的“雅稱”了。 (原標題:識許昌歷史名人 看三國梟雄曹操與許昌的雙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