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梅蘭芳女徒馬金鳳:病中不認得兒子卻能唱整段唱詞

2013/7/26 15:08:33 點擊數: 【字體:

梅蘭芳女徒馬金鳳:病中不認得兒子卻能唱整段唱詞


 馬金鳳,豫劇大師,因《穆桂英掛帥》開創了獨特的“帥旦”(融青衣、武旦、刀馬旦為一爐)藝術風格,成為了與常香玉、崔蘭田等齊名的豫劇五大名旦之一。她七歲登臺,直到80多歲仍在表演,她是公認的二十世紀舞臺生命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之一。

  日前,記者采訪了年過九旬的馬金鳳,老人如今四世同堂盡享天倫,而她曾經坎坷波折的藝術人生卻足以震撼每個聽故事的人:她三次被賣給戲院;自小學武藝成就了后來的帥旦。可以說,她把精和魂都給了戲。

  古往英豪夢,今來兒女情,寂涼長夜街巷,誰家曲繞梁?階前鏡里,小弄堂口,恩怨情仇多少事,粉墨唱平生。

  遙想梅程盛景,大師光耀群星。九龍庭上,管樂迎兵來將往;虎度門外,青絲染暑炙寒霜。

  至如今,欲凈素手拈拙筆,寫不盡——臺前幕下、梨園驚世魂!

  豫劇:

  是發源于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五大劇種之一,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韻味醇美著稱,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馬金鳳,河南洛陽人,幼年隨父學河北梆子,后改學豫劇,7歲便登臺演出,經70年的舞臺實踐形成了剛健豪爽的“帥旦”藝術風格。其代表作有《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等,被譽為“洛陽牡丹”。

  策劃:趙潔

  文:北京站記者 程雪超

  父親把她

  以35元賣了出去

  馬金鳳這個名字,濃縮的是這位大師三次被賣的辛酸童年,及對馬姓恩人的深深感恩。

  馬金鳳原名崔金妮,自六歲起跟隨父親學習河北梆子,七歲時與父親同臺演出了《三義記》、《劉二姐趕會》等劇目,被戲迷叫做“七歲紅”。而當時身為梆子藝人的父親窮困潦倒,不巧的是金妮的奶奶又病倒了,無奈下,小金妮的母親頭插草標賣身為奴,換回大洋給家人救命。可后來因為請不起郎中,父親只能將金妮以35元賣了出去,后來她又被以80元的價格轉賣給一個戲院經理。戲院經理見她既不標致,又沒好嗓子,又再次以130元轉賣。后來,她的母親找到戲院老板,希望將女兒贖回去。誰知戲院老板竟開出天價300元,馬母只好又在大街上跪了整整三天三夜求情,憶當年時,馬金鳳稱:“當年買回我母親做傭人的一位姓馬的先生,他又好心地出錢幫母親贖回了我。母親為了報恩,便讓我改姓馬。一輩子,我也沒有改這個姓。”

  此后,馬母發誓,要將閨女培養成名角,于是將她送進了正式的科班戲校。學戲時馬金鳳所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嗓子”,馬金鳳每每提到這件事,都會說自己的好嗓子是母親受苦受累用生命換來的。“老師說,喊嗓子不能見太陽,我媽就和我窩在草窩里。我靠在她身上,腿用破棉被蓋著。因為害怕睡過了時辰,媽媽要不時地看天亮沒有,她整整三年都沒有脫下衣服睡過覺。”

  刀馬基本功成就帥氣“穆桂英”

  在那個年代,學戲還被稱為打戲。馬金鳳說:“我那時候挨打,都不是拳打腳踢,而是拿棍子、扁擔打,把我摔到院里,渾身上下都是傷。”回憶起挨打的時光,馬金鳳卻并不計較。她說:“我能有今天,都是老師的功勞。她把武藝教給你,打你兩下也是應該的。”

  到了十五歲,馬金鳳學會了《洛陽橋》唱段,在戲中小姐梳妝時要有一面道具鏡子,可當時一面鏡子要賣一塊多,家境貧寒的馬金鳳根本買不起,沒鏡子就沒法登臺演出。為了讓小金鳳能登上舞臺,母親到醫院里給軍人們整整洗了三天三夜的血衣,用賺到的一塊多錢幫她買了塊鏡子。馬金鳳深感母親的不易,從十五歲演戲起就一直用著這面鏡子,看到這面鏡子就像看到了母親,直到現在也不舍得丟掉。

  馬金鳳14歲正式登臺演出,經常上演的劇目有《老征東》、《羅煥跪樓》、《三娘教子》、《對花槍》等。新中國成立后,馬金鳳與劇作家宋詞合作,對傳統戲《老征東》進行整理,創作了《穆桂英掛帥》。她所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馬旦為一爐,演活了氣宇軒昂的巾幗英雄穆桂英,并獨創了符合人物需求的“帥旦”行當,令她在當地名噪一聲,成為當紅旦角。此后,年輕的馬金鳳帶著洛陽豫劇團到上海第一次演出慰問解放軍,她們的表演獲得各界好評。而馬金鳳能以“穆桂英”一戰成名,在于她小時候跟隨父親學男人戲,練就一身武功,所以在演繹穆桂英時,那種大氣豪爽的英姿淋漓而出。

  梅蘭芳收其為女徒 親自授戲、贈鳳冠

  也正是這次演出,令馬金鳳和大師梅蘭芳結下了跨曲種師徒的特殊緣分。當年,梅蘭芳在上海看到了《穆桂英掛帥》的戲報,便托秘書買了戲票,悄悄地進劇場連看了三天的戲。演完后,梅蘭芳親自跑到后臺和馬金鳳見面,并邀請馬金鳳到自己上海的家中做客。馬金鳳哪敢想象京劇大師梅蘭芳會親自來看自己的戲:“所以當時說不出來有多高興。”

  此時的豫劇在服裝化妝上并不講究,而梅蘭芳在初次見面后,便為馬金鳳在這些細節上做了不少指點,此后又特意捎信讓馬金鳳到南京去看他的戲,并讓她提前一個小時去看他化妝。要知道,梅蘭芳輕易不讓旁人看他化妝,連梅夫人都沒能看過的“壓箱底”功夫,卻都向馬金鳳敞開。為進一步豐富馬金鳳的表演功力,梅蘭芳還給馬金鳳買了由程硯秋演出的《荒山淚》的門票,讓她去學習程先生的水袖,并幫她修改了《穆桂英掛帥》的劇本。

  有大師指點,馬金鳳進步神速,到了1956年,梅蘭芳去洛陽演出時還邀請馬金鳳看戲,并把他常用的鳳冠贈給了她,正式收她為徒。馬金鳳的二女兒說,這個鳳冠母親十分珍惜,沿用到現在。“即便她演出的戲服在‘文革’時都被燒了,這頂鳳冠還是被我母親完好地保存起來,稍有破損便精心修復。”

  1958年中央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時,國家領導人觀看了《穆桂英掛帥》,贊不絕口。該劇影響全國,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歲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馬金鳳練就和保護了一副“金嗓子”,再加上高亢、清脆、甜美、樸實等特色,形成赫赫有名的馬派藝術。1956年以來,馬金鳳曾先后四次率領洛陽市豫劇團進京演出,每次都受到熱烈歡迎。連老舍觀后都為她題詩一首:大眾喜顏開,洛陽金鳳來。打朝嘲笑謔,掛帥奪風雷。歌舞全能手,悲歡百練材。長安春月夜,鼓板綻紅梅。

  馬金鳳唱出了《楊八姐游春》、《十二寡婦征西》 等百多部劇,而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后來都拍成了戲曲藝術片。每年演出200場,馬金鳳直到 80多歲仍“掛帥出征”。

  每次演出,提前四小時化好妝

  雖然紅極一時,做了半個多世紀的大牌,馬金鳳卻沒有半點當今大腕演員的架子。每次演出前,馬金鳳都會提前四小時化好妝,這個習慣一直到她90多歲還沒有改變。馬金鳳的女兒稱,母親總在演出前提前四小時就化好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2013年06月0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