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由縣文化廣電旅游局、縣柳子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整理復排的大型歷史劇《抱妝盒》在縣電影院隆重上演。
縣長魯彥峰,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志華,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錢長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左海義,縣政府副縣長王淑娟,縣委群工部部長喬社巧,縣總工會主席葛英華,縣政協黨組副書記郝林考與現場千余名觀眾一同觀看了演出。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志華在演出前致辭。她首先代表縣委、縣政府對參加此次演出的全體演職人員表示親切的慰問,并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她指出,清豐柳子戲是我縣本土首創的一個古老稀有劇種,起源于元明時期,清初開始興盛。歷經幾個世紀的發展,博采眾長,逐漸成熟完善,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200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為了更好的保護、傳承這一古老劇種,清豐縣柳子戲藝術傳承中心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人員不足、經費緊缺等困難,僅僅兩個多月時間里完成了劇本的整理修改、唱腔設計、樂隊及演員排練等大量工作。特別是國家級柳子戲傳承人,年逾七旬的楊香玉導演,帶領全體演職員頂著酷暑,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的排練,他們這種為了自己畢生熱愛的柳子戲藝術不計個人得失,甘于奉獻的精神讓我們深深感動。相信清豐柳子戲必將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推動我縣文化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演出結束后,縣領導與演員們親切握手并合影留念。縣長魯彥峰對演員們的精彩演出表示祝賀。他說,此次演出非常順利、非常成功,在場觀眾好評如潮,掌聲不斷。柳子戲是我縣文化事業中的一張亮麗名片,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縣文化事業中的一件大喜事。縣委、縣政府將會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和幫助,希望全體演職人員能夠在晉省參賽匯報演出中展示柳子戲的獨特魅力,讓柳子戲走出清豐,發揚光大。
據了解,《抱妝盒》系柳子戲傳統劇目。題材源于《七俠五義》。宋太宗年間,李妃產子,劉妃嫉妒,命宮女寇承御用外國所進金絲貍貓換出太子,拋金水河以絕后患。路過金水橋,遇太監陳琳,二人商議將幼主放進妝盒內,陳琳躲過劉娘娘嚴詞逼問,救出太子,送南清宮寄養。【原標題:清豐柳子戲《抱妝盒》在縣電影院隆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