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山皮影

圖為皮影女新秀王曉麗與大師李世宏同臺演出 王偉攝
中新河南網信陽4月20日電 “我這半個月時間去武漢演唱了,走一路演唱一路,一共掙回2萬元!”見到信陽市羅山縣周黨鎮(zhèn)皮影藝人李世宏,沒等我們開口,他主動告訴我們自己的行蹤。像周黨皮影劇團這樣遠走外省鄰縣演唱,在羅山縣其他鄉(xiāng)鎮(zhèn)也有很多。
近年來,為了保護好、傳承好羅山皮影戲這一民間戲苑奇葩,羅山縣走好“六步棋”:成立皮影研究會。組合全縣46個皮影劇團負責人成立專業(yè)協(xié)會,下設皮影研 究中心、皮影雕刻中心,創(chuàng)辦皮影專刊、皮影生產公司等。目前,該縣誕生皮影之鄉(xiāng)1個,皮影之村10個,全縣從事皮影演出、制作、銷售的人員有480多人, 年創(chuàng)經濟效益近1200萬元。
加大培訓宣傳力度。該縣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職責明確、運轉協(xié)調的工作機制,在各中小學開展優(yōu)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教學、研究等活動,利用課堂 講授、函授、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分級分期分批對保護工作有關管理人員、專業(yè)人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行培訓,增強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加大研發(fā)力度。縣財政拿出300萬元,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重大項目的保護和研究、珍貴資料與實物的征集和收購、傳承單位的補助等。引進工藝美術科技人員, 與相關省、市聯手開發(fā)皮影產業(yè),改進包裝,提高工藝,把皮影制作成不同雕刻、不同包裝,既適于演唱,又利于觀賞和收藏。
“走出去”學習外地經驗。先后組團到陜西、湖北等皮影產地考察,借鑒外地經驗。積極搶救收集口傳和手抄的皮影劇本,整理民間皮影藝人的演出全過程,錄制有 代表性的皮影戲經典劇目,挖掘各個特定時期的皮影戲文資料。先后整理皮影傳統(tǒng)劇目216個,開發(fā)皮影藝術新產品12項。
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影人雕刻,將原來高約90厘米的頭水影子改為高約60厘米的二水影子,既適合揮舞,又減輕負載量,并改革舞臺搭建。
不斷開拓省內外市場。該縣除將皮影戲制作成光盤、DVD,投放到周邊省、市、縣各大型賓館、KVT、酒店等作為固定節(jié)目演出外,還組織全縣10多個建制齊 全的皮影劇團經常到湖北省黃陂、孝感,安徽省阜陽、六安和河南省駐馬店、確山、桐柏、鄧州等地,為各類經貿洽談會和農家結婚、喬遷、升學、開業(yè)等喜慶活動 助興,年演唱5000余場次。(原標題:信陽市羅山縣傳承民族文化提升皮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