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中國最大的廟會 淮陽太昊陵二月二廟會

2014/1/10 14:48:12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華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和長眠,炎帝神農氏繼之建都興業,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
    
    站在淮陽小小的版圖上,沿著歲月的印記細細尋究,這塊版圖上的印痕會在你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古稱宛丘、陳、陳國、淮陽、陳州、陳城;孔子3次來陳, 留4年;《詩經》載有“陳風”10首,曹植、李白、張九齡、蘇軾、蘇轍、晏殊等歷代文壇巨匠均在此留下了千古華章;包公陳州放糧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淮陽 泥泥狗被譽為“真圖騰,活化石”;剪紙、布老虎等工藝品精美絕倫;太昊陵廟會被世界吉尼斯總部命名為“單日參會人數最多的古廟會”……

中國最大的廟會 淮陽太昊陵二月二廟會
淮陽太昊陵二月二廟會祭祖者

    淮陽名勝古跡眾多,有史可查的326處,其中全國第一或獨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觀16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名冠全國18大名陵之首的太昊伏羲陵 殿宇巍峨,博大精深,蘊藏著華夏姓氏文化之根,史學界公認為“天下第一陵”;平糧臺古城遺址,距今已有4600年的歷史,是目前我國發掘出土時代最早、面 積最大、留存最好的古城遺址;面積1.6萬畝的龍湖,夏日荷香十里、水草豐茂,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一泓碧水環抱陳楚故城,七臺八景散落其間,形成了 “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畫中”的亮麗風景;剪枝公園有松柏造型200多種,被譽為“淮陽獨秀”、“天下奇觀”;每年的春季朝祖會、夏季賞荷 月、秋季尋根游、冬季民俗展活動和兩年一度的中華姓氏文化節,四海賓朋云集,萬姓同根謁祖,形成了萬人朝圣的東方奇觀。
    
    歷史的腳步走了5000年,腳下的土地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的滄海桑田,而淮陽每年萬眾矚目的傳統祭拜盛會始終未變,從農歷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淮陽這 個“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定都和長眠的地方,每天都會用寬廣的胸懷迎接數十萬海內外羲皇子孫“回家”拜祖。萬畝龍湖以它的煙波浩渺,巍巍羲陵以它的肅穆莊 嚴,企盼著一個個炎黃子孫實現崇敬始祖、念鄉追遠的夙愿。
    
    在那原始的洪荒年代,太昊伏羲氏曾在此結網罟、興庖廚、定姓氏、制嫁娶、畫八卦……在以陳為中心的黃淮大地上拉開了華夏文明的序幕。從此,中華民族開始有了愚昧與文明的分野,有了血脈相承的名和姓,有了陰陽辯證的先天八卦,有了神秘威嚴的龍圖騰。
    
    伏羲因此成為一個劃時代的人物,被后世推崇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成為中華民族的人祖,龍祖,中華共祖。
    
    二月會
    
    農歷二月二,民間有說法叫“龍抬頭”,淮陽太昊陵廟會俗稱“二月會”,也叫“人祖古會”,每年自農歷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止。這段時間,河南、河北、安徽、山東等省的祭祖者云集淮陽,潮水般涌進太昊陵朝祖進香,高峰時每天有10萬人。
    
    太昊陵廟會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年前,據史書記載,太昊伏羲氏曾定都宛丘(淮陽)。他“一畫開天分陰陽,推演萬物定乾坤”,在以陳為中心的黃淮平 原上拉開了華夏文明的序幕。他發明網罟,教民漁獵畜牧,開創了原始畜牧業;他自認風姓,教人循規蹈矩;他制嫁娶之禮,使原始生民擺脫了愚昧的群婚狀態;他 發明了最原始的樂器琴瑟,教人禮樂之大化;他以龍紀官,號曰龍師,分理海內;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他創立八卦,結束結繩記事開啟人類智慧,開創了人類文 明的先河。
    
    為紀念伏羲的功德,后人在太昊伏羲氏長眠之地淮陽建了陵廟。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淮陽已有伏羲陵墓,漢代以前在陵前建祠,唐太宗李世民頒詔“禁民芻牧”,宋太祖趙匡胤詔立陵廟,至明清兩代又屢加修葺擴建。太昊陵規模宏大,太昊陵廟會更是熱鬧非凡。
    
    從古到今,太昊伏羲陵前香火不斷,歷代皇室貴族、文人墨客均來淮陽朝宗謁祖。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這里都舉行規模盛大的朝祖廟會,其會期之長、范圍之廣、人數之多,為中原地區廟會所獨有。
    
    擔經挑:祭祖的原始遺俗
    
    太昊陵廟會有花樣繁多的民間娛樂活動,與其他廟會相比,太昊陵廟會的底蘊更豐厚,文化味道更濃。廟會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群群身著黑衣、肩擔花籃、手敲 竹板邊舞邊唱的婦女,她們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吟誦唱,這舞蹈叫擔經挑,舞者多是年長的婦女。她們高舉黃綾青龍旗,浩浩蕩蕩從四面八方來到太昊陵,先祭拜 “人祖爺”,然后到統天殿、顯仁殿、伏羲墓前表演擔經挑。擔經挑傳女不傳男,這是遠古流傳下來的規矩。擔經挑史詩一樣地在淮陽流行了幾千年,它是原始社會 以舞祭媒保留下來的一種遺俗,是集祭祖、娛神、求子為一體的祭拜形式,是原始巫舞的演變,是淮陽獨有的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巫舞。舞到最后,舞者走到中間背靠 背而過,兩尾相碰,象征伏羲、女媧相交之狀,其唱詞也多與伏羲、女媧有關。這種祭拜形式與古陳國崇尚巫風、盛行巫舞有關。
    
    太昊陵廟會上還有眾多的民俗形式,如拴娃娃、搶旗桿、送樓子、摸子孫窯以及信靈還俗、交尾泥泥狗等,這些都表現了遠古時代人們對生命起源的生殖崇 拜。通過摸子孫窯得子者,還要用旗桿、樓子還愿,以示感激。太昊陵廟會眾多民情風俗,反映了原始社會最本質、最自然的對生命的渴望。
    
    泥泥狗:圖騰時代的“活化石”

中國最大的廟會 淮陽太昊陵二月二廟會
泥泥狗

    泥泥狗是太昊陵泥玩具的總稱,當地老百姓叫它“靈兒狗”,說它是給“人祖爺”守陵的,把它奉為祭祀伏羲的神物。自古以來,太昊陵廟會期間,街兩旁擺 滿了琳瑯滿目的泥泥狗,南來北往的游人香客到太昊陵祭拜過“人祖爺”后,都要買些泥泥狗帶回去,不僅沾沾泥泥狗的靈氣福氣,還可以驅邪避災。淮陽泥泥狗為 泥質,黑底,上繪紅、黃、綠、粉、白五色點線圖案,有孔,能吹出“嗚嗚”聲。造型古樸、簡約,有200多種。這些稀奇古怪、神秘虛幻的動物有著神奇的名 稱:人面猴、人面魚、猴頭燕、草帽老虎、多頭怪、獨角獸、貓拉猴……好似一部活生生的《山海經》。這200多種造型并不是出于淮陽民間藝人的審美趣味,而 是一種崇神、祭祀的需要,在民間藝人的心中,這是老祖輩傳下來的,這種做法是不能更改的。在這些呈現著原始印記的超自然、夸張的形體上,釋放著遠古的神 秘。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許多神獸都是原始社會部落的圖騰,形形色色的泥泥狗與《山海經》中描繪的奇禽神獸都反映了史前人類的圖騰意識,所以學者們稱淮 陽泥泥狗為保存至今的“真圖騰”、“活化石”。看著這些古拙奇異的泥泥狗,人們很自然會想到伏羲、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伏羲、女媧兄妹成婚后,天下人 煙稀少,他們嫌自己生育太慢,就用泥捏制泥人,待這些泥人曬干后,就變成了能走動、會說話的人。千百年來,泥泥狗的制作方式和這個古老的傳說在淮陽民間代 代相傳,生于泥土,長于泥土,又歸于泥土,這泥土里留下了先民們生活與勞作的密碼,也承載著子孫萬代對祖先的尊崇與追念。
    
    布老虎:早期人類繁衍崇拜的象征

中國最大的廟會 淮陽太昊陵二月二廟會
布老虎
 
    在太昊陵廟會上隨處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布老虎,有單頭虎、雙頭虎、直臥虎、側臥虎、玩具虎、枕頭虎等,形態各異,大小不一,是裝飾化、人格化了的布玩,造型惹人喜愛,逛廟會的人們總要買上幾個帶回去,希望兒女們不受邪惡侵犯,吉祥如意。
    
    追根溯源,布老虎起源于虎圖騰崇拜。原始社會風雷閃電、猛獸出沒,人類自身非常脆弱,強大的老虎被人們看成是世上的強者,因此人們把老虎作為生命保 護神和繁衍生育之神。布老虎以雙頭虎枕為多見,是崇虎習俗在民俗中的表現形式,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雙頭虎枕是一個象征陰陽相合的母體,可以祛災、 保護娃娃平安,而單頭虎、直臥虎等則是作為全家保護神的鎮宅圖騰虎類型,這些布老虎腹裝草糠,黃布包皮,人工縫制,雖然把其身軀和尾巴大幅度收縮了,然而 老虎的主要特征卻絲毫沒有忽略,著意刻畫的虎頭、又圓又大的眼睛和齜牙咧嘴都被明顯夸張,老虎的神態更為生動。
    
    淮陽人喜愛老虎還源于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的傳說。相傳遠古洪荒時期,一次大洪水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伏羲、女媧兄妹伏在白龜背上逃過洪水大難。洪水 過后,世上只剩兄妹二人,為繁衍人類,他們各自去尋找配偶,但遍尋都無第三人,便商定以滾石為媒,合而為婚。伏羲羞于看見妹妹,遂自變老虎,以草遮面,與 其妹成婚,使人類得以延續。伏羲、女媧被稱為“人祖爺”和“人祖奶奶”,所以布老虎已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裝飾品和玩具,是后人對人祖伏羲、女媧的懷念與敬 仰,是早期人類繁衍崇拜的物化與象征。

    在太昊陵廟會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古樸習俗,這些古樸習俗在禮教浸染的中原腹地已保留了數千年。太昊陵廟會是古老的約定,也是現代的約會。(原標題:中國最大的廟會 淮陽太昊陵二月二廟會)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原文時間:2013-3-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