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南陽婚俗:“悄婚”
2013/3/19 17:02:3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有個成語叫作“明媒正娶”,意即娶媳婦是件光明正大的事,應該大大方方地進行。然而在河南省南陽地區,曾流傳一種奇特的婚俗:“悄婚”。時至今日,“悄婚”依然在少數地區存在。
“悄婚”也稱“夜婚”。顧名思義,就是整個娶親活動安排在漆黑的夜間悄然進行。一些外地人不明就里,望文生義地將南陽人的婚禮理解為“低調婚禮”,不事張揚。可是南陽一些地區為什么流行這種奇怪的婚俗呢?這得從明朝說起。
南陽,古稱“宛”,商周時被封為呂國、申國,春秋為楚宛邑,秦設南陽郡。由于南陽地處中原,因此,南陽的婚俗基本上融合了中國南北地區的婚俗。在明朝以前,南陽地區的婚俗也是“明媒正娶”,整個婚禮均是白天舉行,而且成婚過程也大致和北方地區一樣,分為相親、定親、娶親等幾個固定程序。但是從明朝開始,南陽的婚俗就遽然發生了變化:白天娶親改成了夜間娶親!“明婚”變成了“暗婚”!之所以發生這種變化,是因為一個人:明朝唐定王朱檉。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后,開始分封諸王,其子朱檉被封作唐定王,坐鎮南陽。公元1404年,這個唐定王在南陽城中斥資修建了豪華的王府,并在王府內建造了一座數十丈高的假山。唐定王坐鎮南陽后,驕奢淫逸,不理公事,到處拈花惹草,但凡發現民間有美女,即強搶入府,供其淫樂,稍有不從,輕則非打即罵,重則投入籠中喂虎。他整天東游西逛,擷香獵艷,使很多人家的少婦長女遭到侮辱。令人發指的是,這位昏王竟然大白天爬到府中的假山上,居高臨下地俯瞰城中百姓人家,但凡看到有誰家在迎娶嫁女,即刻命人將新娘子搶到府中!百姓迫于淫威,敢怒不敢言,只好在夜間偷偷迎娶、嫁女,以免被那個人面獸心的昏王發現。據《新修南陽縣志》中記載:“居民逼其虐勢,不敢白晝婚娶。”夜間娶親當然比白天保險了,但盡管如此,人們也不敢吹吹打打,生怕喧鬧之聲再驚動昏王。于是,相親、定親、娶親等所有活動都改為夜間進行,就連“吃喜”(擺婚宴)也變成了“悄食宴”——觥籌交錯變得鴉雀無聲,猜拳行令也變成了“啞枚”(劃拳時雙方不出聲,只按手指大小順序定輸贏)。時至今日,啞枚還在南陽一些地區依然流行。
“悄婚”這一習俗自明代肇始,一直沿襲到解放后才被廢除。不過,在今天的南陽一些地區,這種婚俗依然存在。昔日淫威下的迫不得已,如今演變成了一種傳統民俗,也算是一種地域文化吧。
有個成語叫作“明媒正娶”,意即娶媳婦是件光明正大的事,應該大大方方地進行。然而在河南省南陽地區,曾流傳一種奇特的婚俗:“悄婚”。時至今日,“悄婚”依然在少數地區存在。
“悄婚”也稱“夜婚”。顧名思義,就是整個娶親活動安排在漆黑的夜間悄然進行。一些外地人不明就里,望文生義地將南陽人的婚禮理解為“低調婚禮”,不事張揚。可是南陽一些地區為什么流行這種奇怪的婚俗呢?這得從明朝說起。
南陽,古稱“宛”,商周時被封為呂國、申國,春秋為楚宛邑,秦設南陽郡。由于南陽地處中原,因此,南陽的婚俗基本上融合了中國南北地區的婚俗。在明朝以前,南陽地區的婚俗也是“明媒正娶”,整個婚禮均是白天舉行,而且成婚過程也大致和北方地區一樣,分為相親、定親、娶親等幾個固定程序。但是從明朝開始,南陽的婚俗就遽然發生了變化:白天娶親改成了夜間娶親!“明婚”變成了“暗婚”!之所以發生這種變化,是因為一個人:明朝唐定王朱檉。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后,開始分封諸王,其子朱檉被封作唐定王,坐鎮南陽。公元1404年,這個唐定王在南陽城中斥資修建了豪華的王府,并在王府內建造了一座數十丈高的假山。唐定王坐鎮南陽后,驕奢淫逸,不理公事,到處拈花惹草,但凡發現民間有美女,即強搶入府,供其淫樂,稍有不從,輕則非打即罵,重則投入籠中喂虎。他整天東游西逛,擷香獵艷,使很多人家的少婦長女遭到侮辱。令人發指的是,這位昏王竟然大白天爬到府中的假山上,居高臨下地俯瞰城中百姓人家,但凡看到有誰家在迎娶嫁女,即刻命人將新娘子搶到府中!百姓迫于淫威,敢怒不敢言,只好在夜間偷偷迎娶、嫁女,以免被那個人面獸心的昏王發現。據《新修南陽縣志》中記載:“居民逼其虐勢,不敢白晝婚娶。”夜間娶親當然比白天保險了,但盡管如此,人們也不敢吹吹打打,生怕喧鬧之聲再驚動昏王。于是,相親、定親、娶親等所有活動都改為夜間進行,就連“吃喜”(擺婚宴)也變成了“悄食宴”——觥籌交錯變得鴉雀無聲,猜拳行令也變成了“啞枚”(劃拳時雙方不出聲,只按手指大小順序定輸贏)。時至今日,啞枚還在南陽一些地區依然流行。
“悄婚”這一習俗自明代肇始,一直沿襲到解放后才被廢除。不過,在今天的南陽一些地區,這種婚俗依然存在。昔日淫威下的迫不得已,如今演變成了一種傳統民俗,也算是一種地域文化吧。(原標題:奇特的南陽婚俗:“悄婚”)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神州民俗雜志 原文時間:20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