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二月二”民俗:剃龍頭引錢龍 忌用針線恐傷龍眼(3)

2013/7/31 18:04:53 點擊數: 【字體:


 
    皇帝耕田
 
    二月二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時候。為了動員人們趕快投入春耕生產,別誤農時,二月二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宮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松土。傳說二月二這一天,有個皇帝曾下地耕田,民間為此作了一幅木板年畫,畫上題定了下面這首詩。這首詩描寫的就是皇帝耕田的情景,反映了人們希望有一個開明的皇帝,能夠親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豐衣足食——皇帝耕田圖題詩: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
 
    吃春餅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面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里,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吃料豆
 
    二月初二吃料豆有傳說。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大豆時,猛然想起,這大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炒料豆,并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從此以后,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吃料豆。
 
    吃豬頭肉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后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饑餓,于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并為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無毛根來比并,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蒸豬頭,聽著風趣別致的“豬頭詩”甚是高興,于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看起來豬頭還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轉危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標志。(原標題:“二月二”民俗:剃龍頭引錢龍 忌用針線恐傷龍眼)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03-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