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尺 踏青 挑菜 迎富
唐朝過節內容多
皇上賞賜鏤牙尺
唐李林甫《唐六典》(撰成于739年)卷二十二提到中尚署令每年二月二日向皇上提供“鏤牙尺及木畫紫檀尺”,因為皇上要在節日期間向身邊的大臣賞賜這些尺子。二月二為什么要賞賜尺子呢?仲春二月是日夜平分的月份,古人順應天時,選擇在二月校正度量衡器具,認為這樣可使度量衡器公平準確。皇帝給臣下賞賜尺子,是希望臣子們辦事公正,權衡協調好各種關系。
郊外踏青挑野菜
二月二在唐代詩人筆下也有記述。如白居易《二月二日》詩: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這些記載表明,當時二月二已成為一個流行的節日,主要習俗是尋花覓草,踏青游樂,所以又叫踏青節。一般在郊外踏青的同時,順帶挑一些野菜回家,所以二月二又稱“挑菜節”。
吃果子,迎富貴
唐代在二月二還舉行“迎富”活動。五代韓鄂《歲華紀麗》卷一“巢人乞子以得富”注:“昔巢氏時,二月二乞得人子歸養之,家便大富,后以此日出野田采蓬葉,向門前以祭之,云迎富。”這一天人們都要吃“迎富貴果子”。“果子”是一種油炸糕點。(楊 琳)(原標題:唐朝過節內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