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火爆
招徠顧客
忽悠民眾
學點常識
特技表演
喜不自禁
一地廢紙
垃圾橫流
散發著濃濃的鄉情,滿眼貨物云集,四周商棚林立,風味小吃比比皆是,喧鬧異常.....昨日是農歷正月十六,古城安陽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安陽橋廟會。西到洹水公園,東到東風橋,南至紅旗路中段,北至勝利路北,到處都是趕廟會的人。賣小吃、生活用品的,為自己的企業做宣傳的,形形色色的人使得廟會顯得非常熱鬧。
60歲的退休教師張海震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安陽人。昨日上午,愛好攝影的他拿著相機不停地在廟會上捕捉著鏡頭。他說:“我喜歡逛廟會,年前又特地買了一個數碼相機,這次就嘗試著把廟會上有趣的好玩的東西都拍下來。”
張海震說,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廟會的規模與現在相比小的多,只在安陽橋和袁林附近,但也非常熱鬧。當時人們的生活條件差,廟會上聞到飄香的紅薯味兒,就讓孩子們直流口水。中午的時候再在廟會上吃一碗饸饹面、煎血,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密集地段消防官兵“鎮守”
為保證安陽橋廟會的安全穩定,昨日,安陽市公安消防支隊共出動50余名消防官兵、3輛消防救援車“鎮守”在廟會人員密集的地段。
據安陽市公安消防支隊參謀長賈明軍介紹,這三輛消防車一輛停放在廟會中心北關區人民政府門口,一輛停放在廟會外圍雙橋的北邊,而另一輛則停放在重點文物古建筑群袁林附近,一旦有火災發生就會從三個方向進行及時撲救。消防官兵除了配備日常的消防滅火器材以外,還專門隨身攜帶了大量的手提滅火器,即使人員密集地段發生火災,他們也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滅火。同時,消防隊員們還對廟會期間有無商販使用易燃易爆燃氣設施進行了檢查。
成立指揮部工商主動出擊
為有效監管安陽橋古廟會的交易行為、確保古廟會交易有序,安陽市工商局北關分局專門成立了安陽橋古廟會指揮部,嚴格規范市場交易秩序。
據了解,廟會上北關工商分局重點嚴查的是無證經營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險品行為,并對無證經營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險品的攤點堅決予以取締,確保古廟會安全;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嚴格檢查上市食品,防止“三無”或變質食品上市古廟會。
在廟會現場,該局還設立了法律咨詢服務臺,為過往市民免費發放《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如何鑒別不合格商品等資料,并現場受理消費者投訴。
“泥咕咕”走俏
記者在廟會上看到,帶有鮮明古廟會特色的浚縣“泥咕咕”,木制紅纓槍、大刀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也受到眾多孩子的歡迎。“泥咕咕”是浚縣民間對泥塑小玩具的俗稱,因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聲音,所以形象地稱之為“咕咕”。這一技藝隨著歷史的發展延續了下來,流傳至今,也受到孩子們的喜愛。而物美價廉的紅纓槍等玩具,同樣也受到孩子們的青睞。
子女推著父母走
對廟會的青睞,自古以來都是老人們的一種情結。在許多年輕人看來,逛廟會都是老人的事情,很少有年輕人去擠著逛廟會。但是,為了家里行動不便的老人們能夠開心地逛廟會,許多年輕人用輪椅推著老人緩慢的在人群中走動。也有許多身體好的老人,推著老伴兒,兩人一起邊說邊笑邊逛。親情、愛情,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暖暖滾動。
特色小吃吸引人
說到廟會,就不能不說起廟會上的傳統小吃,饸饹面、血糕、燒灌腸、炒涼粉、雞蛋餅,煎餅果子等小吃紛紛登場,武漢的臭豆腐也不甘寂寞,隨風飄散的“臭味”不僅沒有“熏”走市民,反而贏得了市民的爭相品嘗。前來逛廟會的李先生稱,來逛廟會就是為了吃遍這里的小吃,早飯和午飯都是在路兩側的小吃攤點解決的,因為想在一天之內吃上一遍還真有些困難,機不可失啊!
束束柏枝祈健康
昨日,安陽縣柏莊鎮的劉大娘也乘車來安陽趕廟會。看著安陽橋,劉大娘感嘆道:“安陽橋還是很美啊,可我都由小姑娘變成老太婆了。”劉大娘說小時候趕廟會時老年人就經常說,“安陽橋上走一趟,疑難雜癥跑凈光。”
昨日,記者在廟會上看到,有許多聰明的商販折來柏樹枝,系上紅綢子出售。來趕廟會的人大都會買來幾束柏枝,并從安陽橋上溜達一下,祈禱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
別出心裁搶商機
今年的廟會再次成了商家對外宣傳的好機會,安陽市幾家電腦培訓學校、駕駛員培訓學校,甚至某些高中都趁機打出了招生的招牌。廟會現場不僅有大量的宣傳橫幅在空中飄蕩,還有眼花繚亂的傳單在空中亂飛。放眼望去,地面上到處是紅白相間的招生簡章。也有商家別出心裁,早早用上了腰鼓隊在廟會上轉起了圈。
公廁免費更方便
記者在廟會上走訪時了解到,對于公廁開放,每個人都感到特別滿意。不遠數十里從白璧趕到安陽的陳先生說,沒想到短短一年時間就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去年還琢磨著上廁所不要錢該多好,而今年就變成現實了。昨日上午,記者在洹濱北路的兩個公廁發現,雖然光顧這里的人們一下子多了起來,但是廁所里的衛生狀況卻依然良好。
袁林降價迎賓客
熙熙攘攘的人流綿延不絕,袁林門口也成了廟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本21元的門票在廟會當天突然降到了3元,這讓不少市民在趕廟會之際也去袁林逛上一逛。袁林的工作人員不斷迎來八方賓朋,并不停地提醒市民注意景區衛生。而袁林門口的娛樂項目也因為人多,生意變得格外好。
相關鏈接
安陽橋廟會由來
據安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民協燈謎學會會長劉二安介紹,安陽有“正月里來正月正,正月十六打花燈,安陽橋上遛百病”的說法。正月十六這天,安陽人總是要到安陽橋逛廟會,并過一下安陽橋,手中折上一枝柏樹枝,寓意為祛除百病,來年討得好運氣的愿望。民國初期,廟宇多毀,但廟會卻還是保留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尊重民間習慣,保留會期,并給予引導、支持,使廟會起到更大的物資交流和文娛宣傳的作用。廟會上各種傳統小吃、特產紛紛亮相,不少商家從中看到了商機,更使廟會在形式上一年比一年龐大。同時,在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只有逛完了這個廟會后,春節這個“年”才算是過完,然后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市民往往借此機會,邀請親朋好友擺上豐盛的美味佳肴,一起暢飲共話美好明天。(夏來棟 李曉軍 侯林 佟穎 朱廣亞 王寧)(原標題:逛安陽橋廟會逛出歡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