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來正月正,正月十六打花燈,安陽橋上遛百病。”正月十六趕廟會的習俗,讓安陽橋成了安陽昨日人氣最旺的區域。福字、吊錢、氣球、掛件、毛絨玩具、彩帶、鞭炮,安陽橋被打扮得分外妖嬈。廟會被成群結隊的人群擁擠得熱鬧不已。一路逛下來,逛不盡的老安陽風情。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古老的安陽橋廟會也在一年年的延續中悄然變化著。昨日,天公作美萬里無云,本報記者全天分頭駐守安陽橋廟會現場,和眾多市民一起感受老廟會的新活力。
新奇古怪很受寵
廟會好似一大鍋“上燴菜”,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應有盡有。雖然是百貨對百家,其中一些商品卻是受寵有加。
洹濱南路西段擺了不少盆栽花卉,剛一開市便被人圍攏起來,直到傍晚散市時仍賣得熱火朝天。水仙、文竹、仙人球、龍舌蘭……透著盈盈綠意的植物,新鮮得討人喜愛;可愛的小動物逗引著孩子們愛不釋手。各種各樣的金魚、剛孵出殼的小雞、手工制作的木偶、電動玩具狗……每個攤點前都圍滿了人。安陽橋邊一家賣荷蘭鼠的攤位上,一大三輪車荷蘭鼠不到半天就賣個精光。
內黃燒灌腸、糖葫蘆、饸饹面、安陽血糕、手工湯圓,除了傳統美食,安陽的民間藝術品也很受寵。泥咕咕、吹糖人、動物哨、“風風轉兒”、麥稈香包、廢塑料制成的蝴蝶……不僅孩子們覺得神奇好玩,大人們看了也眼饞。古玩攤前也圍攏著很多人,古幣古畫、銅鼎鐵硯、金銀玉飾,這些寫滿歷史的古物也吸引著很多人的目光。
占攤位“其樂無窮”
為了在廟會上有充足的位置展示商品,正月十五晚上,不少商戶就去占攤位。有人用繩子、小床或桌凳圍起自己的地盤,更有人裹著棉被縮在自己的三輪車上連夜看守。
昨日6時許,天剛蒙蒙亮,商販們就忙碌著開張了。在洹濱南路西段,一個商販趕到時,發現自己的位置被另一個小吃攤占了一半,隨即和對方爭執起來。隨后,小吃攤攤主準備往旁邊挪一點,不想又惹惱了旁邊的另一個攤主,三方又開展一場“唇槍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