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吹響長長的尖子號上山。
大頭娃娃表演。
“二鬼打架”是西街村社火的保留節目。
驚險刺激的高蹺表演。
扭起歡快的秧歌。
北街村的背閣一出來,馬上擁來看熱鬧的人群。
鼎沸的人群和社火隊伍。
泥咕咕是廟會上千古不衰的重要角色。
傳統舞獅表演。
春節,在自家門前看太平鼓、舞獅、秧歌、劃旱船、踩高蹺、背閣等傳統民間社火的情景,大多已留在了泛黃的老照片里,美好而遙遠。
如今,在已有1600多年歷史的浚縣正月古廟會上,還可以找到正宗的年的影子和味道。到了正月十六,尤其熱鬧,鑼鼓喧天,嗩吶齊鳴,各村各街道的民間文藝團體紛紛登場。鼎沸的人群,響徹云霄的鞭炮聲,緊隨著扭秧歌、踩高蹺、耍獅子、跑旱船的隊伍,熱火朝天地把古廟會的聲勢推向了高潮。
浚縣正月古廟會貫穿于每年的整個正月,一直持續到農歷二月初二,游客多達百萬人次,有“華北第一大古廟會”之稱。它保留著國人最傳統最原始的年,被老外稱為“中國老百姓的狂歡節”。屆時,來自晉、冀、魯、鄂、皖等省及本省周邊縣市的觀光游人,絡繹不絕,浚縣城里白天社火夜里花燈,全城歡騰。大伾、浮丘兩山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盛況空前,到處洋溢著民眾歡樂、祥和的氣氛。(記者 史長來 王 錚)(原標題:浚縣正月古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