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藥交會場景(資料片)
拜祭藥王藥材基地飲片展示
中國百泉藥交會是從隋朝形成的中藥材集散地,在明洪武8年受到官方支持,成為全國性的藥材交流大會,至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1980年國家六部委把百泉藥交會定位為全國三大藥交會之首;2004年獲藥品經營許可證;200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取得“中成藥”批發(fā)許可證。
辦好百泉藥交會,傳承中醫(yī)藥文化,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大力弘揚中原人文精神,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對構建中原文化品牌體系意義重大。
百泉藥都集團在河南輝縣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醫(yī)藥同仁的鼎力幫助下,承擔著傳承千余年中醫(yī)藥文化、舉辦600余年百泉藥交會的歷史使命。以造福百姓、造福社會,促進人類健康為己任,勇于擔當,誓把“中國百泉藥交會”打造成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
百泉藥交會起源
輝縣市北依太行,南眺黃河,總面積2007平方公里,70%被山地、丘陵覆蓋。這里地形復雜,高差懸殊,氣候多樣,不僅塑造了萬仙山、八里溝(國家4A級景區(qū))、關山(國家級地質公園)等具有雄、奇、險、秀的南太行風光,而且為多種動植物棲息生長提供了優(yōu)越條件,中藥材資源達1017種之多,產量達萬噸以上,有“天然藥庫”之稱。其中,山楂、連翹、柴胡、丹參、黨參等,成為著名的道地藥材。
百泉,位于輝縣縣城西北五華里處的蘇門山南麓,始鑿于殷商,經歷代修建,成為目前河南省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園林建筑群,也是我國古今著名的藥材集散地。這里山水相依,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有“北國小西湖”、“中州頤和園”之稱。
百泉藥交大會,起源于隋朝大冶5年(公元609年)在百泉湖北岸興起的衛(wèi)源廟會。早在隋朝,百泉北岸山上始建“衛(wèi)源廟”,每年農歷4月8日在此紀念釋迦牟尼佛祖的生日,明洪武8年(公元1375年)借古廟會進行藥材交易,正式形成了百泉藥材大會。清道光15年《輝縣志》載:“百泉,四月初一起,初十日止,四方輻輳,商賈云集,南北藥材具備。”自此,以中藥材為主的物資交流會得以發(fā)展壯大,每年4月8日,各地巨商大賈,紛至沓來,坐商走販,相聚百泉,進行藥貿,交易時間由1天、10天逐漸延續(xù)至月余,成為全國最大的藥材交易場所之一。
百泉藥交會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占盡天時、地利之便,成為全國藥界同仁心目中的朝圣之地,曾被列為全國三大藥會、十大藥市之一,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當細柳搖青季節(jié),從長白山麓到珠江河畔,從天山腳下到東海之濱,各路藥商,不遠千里,云集百泉。互貨客商與趁會游覽者絡繹不絕,繁鬧的藥交市場,摩肩接踵,萬頭攢動。百泉成了藥的世界,人的海洋,素享“春暖花開到百泉,不到百泉藥不全”之盛譽。
藥交盛會的困惑
明朝洪武8年,皇太祖明令規(guī)定,4月初8各級官吏親祭神明,以報神功,各地主官應聲而起,“四方貨物,輻輳云集。”年長日久,逐漸形成全國性藥材貿易最大的場所。
清乾隆15年,弘歷皇帝巡游百泉,改百泉書院為翠華行宮,大會暫移至縣城東關。后百泉村民在藥材會期間,任意抬高房、地賃價及傭金,外地藥商不滿,聚義遷會。清嘉慶七、八年,大會遷址新鄉(xiāng)。知縣邀數十家藥行董事及政界官員出面疏通,嚴立會規(guī),并派代表付新鄉(xiāng)迎客,幾經周折,嘉慶10年藥材會遷回百泉。清宣統(tǒng)3年,衛(wèi)輝府藥商突然向全國發(fā)出文柬,詐稱百泉藥材大會停辦,邀請各地藥商到衛(wèi)輝府聚會。百泉藥材會主聞悉,力謀對策,急速起草宣言,廣泛散發(fā),聲明百泉藥材會一如既往,熱烈歡迎各地藥商與會,大會得以如期舉行。
百泉藥交會的興起和壯大,奠定了百泉藥都的歷史地位。1980年春天,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拂共城大地,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和海外同胞的期盼中,百泉藥交會以全新的姿態(tài)復會。百泉藥交會復會后,規(guī)模和盛況更勝從前,參會廠商逐年增多,展覽品種更為齊全,交易額達10多億元。同年,百泉藥交會與河北安國、江西樟樹一起,成為全國三大藥材交流市場,從其歷史悠久和規(guī)模之大方面說,位居三大藥交會之首。根據材料顯示,1988年與會客商萬余人,成交額13.5億元,較1980年增長11.6倍。1993年與會客商5萬人,成交額達24億元,創(chuàng)歷屆藥交會最高紀錄。全國以及美、韓、加等1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醫(yī)藥廠家紛紛到場交易,盛況空前。
1990年,輝縣市政府投資700多萬元,在百泉建成6.7萬平方米的藥都市場,可供2萬余人同時交易。次年的交易盛況,已經是“舉步遍全國,購得好藥材”。1991年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性藥交會。1994年以后,全國醫(yī)藥企業(yè)逐步向規(guī)模化、集團化方向發(fā)展,醫(yī)藥廠家資金因國家緊縮財政顯得不足,經常在低谷中徘徊運行。同時,由于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物流領域交易手段改變,客商再不用現(xiàn)場看樣品訂貨,以貨易貨,大都采用現(xiàn)代化手段在網上進行,與會人數逐年減少。同年,由于種種原因,百泉未能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重新審批的中藥材交易市場,自此百泉藥交會的常年藥市被迫取消,只剩下一年一度的藥交會,這成為導致百泉藥交會由盛至衰的關鍵轉折點。百泉藥交會表象衰退的背后,實質是作為展會的交易功能已經下降,信息交流功能凸顯。
事實證明,百泉藥交會的興衰與政府的支持休戚相關,雖說單一依賴藥交會供貨的交易方式受到了挑戰(zhàn),輝縣市委、市政府依舊堅挺百泉藥交會,使這一文化品牌得以傳承和發(fā)揚。
郭新富與藥交會
郭新富,河南省政協(xié)委員、輝縣市政協(xié)副主席、百泉藥都集團董事長。在他看來,百泉藥都不是沒有出路,而是要改變經營思路,要主動出擊,走市場化運作、合法經營之路。于是,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整合百泉藥都各種資源,使藥交會走出低谷,贏得發(fā)展的商機。在輝縣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他用3年時間,使具有600余年歷史的藥都重煥青春,成為輝縣乃至河南的一張金光閃閃的“名片”。
1994年,百泉藥交會常年藥市被迫取消,只剩下一年一度的藥交會。這一刻成為了百泉藥交會的重要時刻。藥市沒有了,藥商們對藥交會喪失了信心。藥都客商稀疏,每年的藥交會不但沒有收益,政府還得往里砸錢。長期靠藥交會生財的眾多藥農更是無處賣藥,這不僅嚴重挫傷了他們種藥的積極性,同時也嚴重地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
盡管百泉藥都藥交會面臨著不少客觀上的困難,但她畢竟是一個具有數百年歷史、曾經輝煌的古老品牌資源。輝縣市政府依然把拯救藥市放到了重要位置,積極為藥都尋求新的發(fā)展出路。這個時候,一心想拯救藥都的郭新富走在了前面。他說:“要主動出擊,走市場化之路。”他還把參加中國光彩事業(yè)大會學到的光彩精神用在了建設藥都的構想中:采取1+1光彩模式,先把藥都建好,直接從藥農手中購買藥材,再通過藥市把藥材賣給藥商或藥廠。通過你種我銷的方式解決藥農的增收問題,同時通過藥交會帶動當地旅游和經濟的發(fā)展。
以往歷屆藥交會都由政府一手操辦,這在投資及人員配置上,會受到一定限制。如果走“政府”職能下的市場化道路,讓有社會責任感、有公益心又有實力的民營企業(yè)家來辦會,可能會讓古老藥都重獲新生,循著這一思路,時任輝縣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以發(fā)展的眼光,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經過多方征詢及反復研究,輝縣市政府決定以企業(yè)改制的方式,將經貿公司交給郭新富。2004年1月23日,郭新富正式接管百泉藥材經貿公司和藥都賓館,承擔了全部債權和債務,同時也接管了由政府包辦的百泉藥交會,成為有著600年歷史的百泉藥都掌舵人。郭新富說,我們要站在歷史的高度承擔起社會責任,重振百泉藥都雄風,傳承中藥文化,不但讓中藥為人民的健康造福,還要用中藥讓農民致富。
“我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先讓藥都經營合法化。”2004年整整一年里,郭新富赴新鄉(xiāng)、下鄭州,多次找有關領導匯報情況,申報批件,郭新富一邊斥巨資對原藥都廣場、會展中心和藥都賓館進行改造整修,一邊同輝縣市政府領導一起參加遍布全國的20多個藥交會。除了取經學習外,他還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推介百泉,誠邀各地藥商赴百泉參加藥交會。
2004年12月31日,是郭新富記憶最深刻、最令他激動的一天。河南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為百泉藥都頒發(fā)了藥品經營許可證。談起當時的情形,至今仍能從郭新富的眼神和語氣中感受到那一刻他激動的心情。因為這一張許可證,意味著百泉藥都今后不但可以繼續(xù)舉辦一年一次的藥交會,還可以恢復藥品的常年交易,為重振藥都打下堅實的基礎。
2004年來,郭新富投資2000多萬元對藥都進行了升級改造,這項投資額,超過了政府幾年來的投資總額。擴建后的百泉藥都,占地6.7萬平方米,會展中心3.6萬平方米;可容納國際標準展位800個;會場四周建設帶有臥房、廚衛(wèi)設施的二層仿古經營展館400間;又投資2000余萬元對原藥都賓館(現(xiàn)假日大酒店)進行修整擴建,建起了宴會大廳、多功能會議廳、接待大廳,使假日大酒店達到三星級旅游涉外標準,極大地改善了藥交會的硬件設施,提高了會展接待能力。
為適應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和物流領域的新變化,郭新富又投資興建了中國百泉藥都網站。
藥貿業(yè)是輝縣市的傳統(tǒng)特色產業(yè),郭新富把推動藥貿事業(yè)發(fā)展與帶動廣大農民致富緊密結合起來。為振興百泉藥交會,他利用山區(qū)盛產野生中藥材資源的有利條件,廣泛發(fā)動農民種植藥材,增加收入。他認為,百泉藥貿公司想要有大的發(fā)展,必須要有藥材基地作支撐,根據輝縣的地理及環(huán)境氣候,發(fā)展柴胡種植,不僅可以促進山區(qū)種植業(yè)結構的調整,也可以盡快使尚未完全擺脫貧困的農民群眾通過種植藥材致富。在郭新富多方努力下,投資8000萬元、規(guī)模達10萬畝的柴胡基地于2006年被全國光彩事業(yè)促進會定為全國光彩事業(yè)重點項目。在此基礎上,郭新富投資建立了中藥材研究開發(fā)中心、中藥飲片加工廠,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和工藝,開發(fā)具有特色的中成藥。郭新富擦亮的“百泉藥都”這塊金字招牌,已成為展示輝縣市良好形象,營造優(yōu)勢投資環(huán)境的有效載體,成為展現(xiàn)輝縣市藥業(yè)經濟發(fā)展成果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
辦好百泉藥交會弘揚中醫(yī)藥文化
自古以來,百泉藥交會都是一個為民造福的大會。千百年來,全國各地的藥商們帶著各自的中藥特產聚集于此,傳遞信息,互通有無,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健康和快樂,而且使百泉走向全國,聞名中外,也帶動了當地的其他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同時,百泉藥交會又是一個實現(xiàn)雙贏的交易大會,其帶來的經濟利益相當可觀,交易額從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再到幾億萬元不斷增加。對于各地大小藥商來說,他們都是滿載而來,滿囊而歸。
中藥產業(yè)是我國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而百泉藥交會正是由于太行山區(qū)盛產的中草藥的加入而逐漸演變而成的,其悠久的歷史和龐大的規(guī)模,在我國中藥史上可謂是“龍頭”。百泉藥交會交易的中藥材品種多達1020種,對我國中藥的研究和中醫(yī)的發(fā)展貢獻巨大,地位舉足輕重。可以說,從百泉大會交易的變化中,能看到我國社會主義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狀況。
近年來,輝縣市緊緊圍繞讓生活在輝縣的所有人更有優(yōu)越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全面建成小康輝縣,加快打造豫北地區(qū)中等發(fā)達城市,依靠百泉藥交會的品牌優(yōu)勢,堅持藥貿、旅游為媒,加強與國內外醫(yī)藥企業(yè)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營造了無限商機;以“改革”為動力,不斷創(chuàng)新辦會模式,舉辦高峰論壇等各類會議,打造了我國醫(yī)藥產業(yè)發(fā)展的學術盛會和現(xiàn)代藥貿的交易平臺;以“藥源”為基礎,做好藥材基地建設,6家大型企業(yè)在輝縣建立了藥源基地,是河南省柴胡規(guī)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已成為太行山最具活力的中藥材集散地;以“產業(yè)”為支撐,做大做強藥貿產業(yè),擁有新輝制藥、九勢制藥、百泉制藥、常樂制藥等一批先進醫(yī)藥企業(yè)和科研力量,與全國800多家中藥飲片企業(yè)建立了合作關系。如今,藥貿業(yè)已經成為輝縣市傳統(tǒng)的特色產業(yè)。輝縣市委、市政府將藥貿業(yè)定位于發(fā)展全市經濟的主導產業(yè),提出了“建設工業(yè)、藥貿、旅游城”的總體發(fā)展戰(zhàn)略,“綠色富農,項目興工,旅游拉動,藥貿繁榮”的經濟發(fā)展思路。近期,又確定了“以藥交會為中心,前展后延”的藥貿發(fā)展新戰(zhàn)略。目前,輝縣市已成為全國五大山楂生產基地之一和連翹、丹參GAP藥材種植基地,河南省重大科技項目“柴胡規(guī)范化種植技術示范縣市”,柴胡產業(yè)化項目也將落戶輝縣市。
在這個強大的后盾之下,百泉藥都也凸顯出強大的優(yōu)勢,無論是歷史文化價值,還是社會經濟價值,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如今,百泉藥交會硬件設施更加完備。大會有了占地6.7萬平方米的專業(yè)交易場所——百泉藥都。按照當代國際展覽功能建設、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的大型展覽場所——會展中心,坐落在百泉藥都。2009年1月6日,由商務部、民政部備案,中國中小商業(yè)企業(yè)協(xié)會批準的“中國中藥材基地暨常年展”在百泉藥都正式組建。常年展展示內容包括:中成藥、中藥材、中藥飲片、OTC、保健品、保健器材、包裝材料、醫(yī)療設備、制藥機械(含展示、交易、調劑、國際貿易)。這標志“百泉藥都”輝縣市將成為國內唯一一個依托中國中藥材成產基地,常年進行中藥材品種展示交易的場所,輝縣從此告別每年只能進行一次藥材交易的歷史,進入到信息發(fā)布、品種展示和交易的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
一年一度的百泉藥交會如期舉辦對弘揚中醫(yī)藥文化是件大幸事,對提升輝縣市的文化“軟實力”是件大好事。
今年4月8日,1000多家企業(yè),2萬余名藥商參加了2013中國百泉藥交會。(本版圖片提供:段永強 付建新)(原標題:春暖花開到百泉 不到百泉藥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