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王廟—拉拉廟位,顯示圣力,警告金人,宋不可欺
大禹死后,人們把他安葬在三峰山西面一座山的南麓,并命名此山為禹山。北宋末年的一天,一位老人在禹山附近的一個村莊里,挨家挨戶借牛,問過就走。到第二天早上,村民們發現牛一個個不吃草,誰知牛嘴里都含有一個元寶。后來又發現禹山南麓的禹王廟竟跑到了北麓。從此,人們便叫這座禹王廟為拉王廟。
拉王廟建筑群中有禹王廟、瘟神殿、藥王廟、祖師殿、圣母殿、老君殿、火神殿、三奶奶殿、花姑奶奶殿等。
雖說這只是一個傳說,但是這個傳說故事告訴世人大禹是一位為民著想,為民造福,公而忘私,勤儉廉潔的明君。人們愛戴他,尊敬他并且奉祀他。
大禹山—見證洪水的山石
大禹山下的居民眼中,大禹山就是大禹治水時的指揮部。至今在拉王廟旁的山坡上,一塊塊山石都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當地的一位老人帶領著在山坡尋找著那一塊塊山石,講述著與山石相關的傳說。這些山石既是景點,也是山民們辨別方位的坐標。山民們在山間放羊,就是根據這些石頭來確定行程的。沿山間小路行進,不久便到了兩塊壓在一起的巨石面前,這就是“石摞石”,當年的洪水剛好淹到這里,大禹就是站在這塊石頭上眺望浩蕩的洪水、尋找治水的良策的。不遠處還有“椅子石”、“平面石”,是大禹休息的地方。(零丁海)(原標題:走進河南禹州 揭開大禹神話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