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三,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會擁向許昌縣蘇橋鎮杜寨村,聽來自全國各地的藝人說書,有“相中”的,還會“請”到家里說上幾場。2月19日,這一有著400多年歷史的書會再次“開幕”。
每年的杜寨書會都是熱鬧非凡。杜寨村村主任劉寶燦說,今年的書會還算是不錯的,有20多攤兒,前年、去年來說書的藝人也就五六攤兒。前些年,來此說書的人很多,連小學校園都被“占領”了。從他家到說書會場有200多米,要想擠進去,非得擠出一身汗不可。但自2000年以來,許多藝人因“買書”價格太低、會場規模小等原因不再來這里了,而是直接去了馬街書會。
也在當天“開幕”的寶豐馬街書會,迎來了239攤兒來自湖北、陜西、安徽、山東和天津等12個省市的2000多名藝人,觀眾不下15萬人次,是10多年來的最大規模。這是目前的杜寨書會可望而不可即的。
那么,與馬街書會相比,我們的杜寨書會缺些什么呢?
從歷史上看,馬街書會又稱“十三馬街書會”,起于元代,盛于明、清,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每年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為會期。杜寨書會,公認的說法是,1560年前后初具規模,算起來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會期也是每年的正月十三。每年,寶豐縣都會為馬街書會“量身定做”一些活動,實施一攬子的“系統工程”。比如今年,馬街書會的前一天,寶豐縣委、縣政府專門舉辦了“2008中國·寶豐馬街書會”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公眾公布書會的活動安排。書會期間,劉蘭芳、唐杰忠、牛群等曲藝名家還應邀到會助興。
在活動安排上,寶豐縣除成功舉辦了全國鼓曲賽曲邀請賽、電影《小魔頭千里送鼓》開拍儀式和馬街書會攝影大賽頒獎儀式外,還舉行了“寫書競拍”、全省少兒曲藝展演、全國鼓曲賽曲邀請賽頒獎晚會等活動。同時,還邀請省內外雜技、馬戲、魔術等團體和泥塑、剪紙等方面的民間藝人前來趕會,交流技藝。
最吸引說書藝人的是,每年的馬街書會都要評出“書會狀元”。“狀元”是唱得最好的、書價最高的、最受群眾歡迎的藝人。2006年以來,寶豐縣已連續3年在馬街書會上舉辦“寫書競拍”活動,極大地激勵了全國各地的說唱藝人來趕馬街書會。今年,河南省曲藝團演員牛青蘭演唱的河南墜子《楊宗保點兵》,以1.95萬元成為了“書會狀元”。
此外,為辦好馬街書會,縣、鎮、村三級專門成立了領導組和辦事機構,制訂方案,規劃場地,安排接待及安全保衛工作,并撥出專項經費,用于書會場地青苗補償和接待費用。村民們還主動騰房、買菜,熱情 接待藝人。
由于馬街書會具有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魅力和濃厚的文化底蘊,被譽為“中國十大民俗”之一,已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寶豐縣也因此被命名為“曲藝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馬街書會真正成了寶豐縣響當當的“名片”。
昨日,記者采訪了許昌縣文化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他說,2007年12月,為杜寨書會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材料已報到了市里。市里通過后,會按照有關規定逐級向省、國家申報。他同時表示,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加以關注,付出努力。
■ 相關鏈接
“亮書”、“買書”
藝人在書會上說唱為“亮書”,邀請藝人說唱為“買書”。
“亮書”是指藝人們在會場上擺陣說書,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本領。“買書”是指如果家里“過事”(還愿、得子、孩子考上大學等),就來到書會上選擇說書人,就像相親一樣,“相中”的話,就與說書人商議價格。商定后就留下日子,請說書人到家中說唱。“書價”一般是根據藝人說唱水平的高低而定的。以杜寨書會為例,一攤兒少則幾百元,多則2000多元。(作者:羅校遠)(原標題:相比“馬街”,杜寨書會缺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