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十進王屋山——記二醫大原政委傅翠和的故鄉情懷(2)
2013/12/7 11:21:4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王屋山地處暖溫帶,四季分明,植被茂密,重山疊嶺皆披綠,奇花異草都為景。“青山疊翠,絢麗多彩,是王屋山植被的基本特征。”傅將軍說,“春季繁花似錦,百草含芳;夏季濃蔭密枝,萬木向榮;秋季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季青松傲雪,枯木號風,一年不同進程中折射大自然季相,給王屋山穿上了絢麗多彩的外衣,更顯透出嫵媚、嬌妍和雄奇。”
“王屋山觀賞植物豐富,大約有400余種。其中還有紅豆杉、連香樹、領春木等不少名木古樹。在這些珍貴樹種中,還有一些單體極品,如紫柏莊有一株紅豆杉,樹圍5.4米,樹高13.5米,冠幅20.2米,是河南省最大的古紅豆杉。此外,景區內共有動物180余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20多種,其中香獐、大鯢、金錢豹、中國林蛙等屬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原有升說。
記者行走在王屋山景區山谷之中,谷底曲折迷離,飛流自空而降,響聲震天,縹緲如煙。時而蒼穹如線,時而巨石蔽日,巖隙間樹、草、苔、蔓生機勃勃,真有一種入奇妙之境,極山水之樂。傅老將軍一邊走,一邊介紹說:“王屋山風景的一大特色是飛瀑清泉,幽谷溪流。景區內可以叫出名的泉水近100個。比如英玉溝、王母峽、尚書谷、九里溝等,均是人們覓幽探勝的極佳去處。這些山谷,兩岸山勢陡峭,林木蔥蘢,溪流蜿蜒,氣候涼爽,實為超然塵世的洞天福地。”
傅老將軍接著介紹說,王屋山最有名的黑龍溝峽谷全長6公里,谷壁陡直,谷溝幽深,林木蔥郁。因地處深山,道路不通,人跡罕至,生態得以保護,留下了珍貴的原始森林自然遺產。黑龍溝原始森林,是河南省惟一一處以原始森林為主要特征的風景區。黑龍溝山高林密,特殊的環境造就了多云多雨的小氣候,可以經常見到“白云山腰纏,飛瀑溝壑流”的迷人景象。
為什么以“黑龍”冠名?
傅老將軍笑著說:“一是由于那里山高谷深,樹木郁閉,溝中流水盡管清冽,看卻似有墨色;二是由于那里常見山泉跌落,成為瀑布,而瀑布之姿又如龍騰谷中。”
在王屋山景區眾多瀑布中,較為壯觀的就有黑龍溝瀑布、仙女潭瀑布、天門瀑布等,瀑瀑相連,層層跌落,潭潭相間,構成黑龍溝特有的自然景觀。最為壯觀的是黑龍溝瀑布,百丈懸崖上,瀑布飛流直下,聲震山谷,在太陽的照射下,七彩繽紛,令人嘆為觀止。
當我們從天壇山主峰返回,途經蟠桃坡,只見一棵巨大的銀杏樹呈現眼前,古樹枝葉繁茂,冠蓋遮天。
“這棵銀杏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樹高45.7米,直徑9.4米,是我國五大銀杏樹之一,也是北方少見的中國植物活化石。”傅老將軍說,“這棵古樹干端直蒼勁,樹姿魁偉,葉如羽扇,形態奇特,春葉嫩綠,夏葉碧綠,秋葉則變為鮮艷純凈的黃色,成為天壇山腳下的一處勝景。”
就在離千年銀杏樹北50米處,有一脈泉水穿巨石而出,匯成一個清泓水池,泉水清冽甘甜,被人尊稱為“不老泉”。據測定,不老泉水富含鉀、鋰、鈷等多種礦物質和稀有元素,是天然優質礦泉水。它與千年銀杏樹相伴成景,皆有長生不老之象征,游人至此,無不爭相掬水而飲……
“五龍口古稱枋口,2000多年前這里就開發秦渠,引水灌田,因以枋木為門,故稱枋口。秦渠與都江堰齊名,譽滿天下。從東漢至明代天啟年間,在秦渠附近相繼開挖了利豐、廣惠、廣濟、永利和興利五渠,形成五龍分水之勢,所以又名五龍口。”在赴五龍口風景名勝區的車上,傅翠和詳細講述了五龍口的來歷以及她的人文歷史。
五龍口風景名勝區,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位于濟源市東北部的太行山麓,是一處以獼猴、溫泉為特色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
從濟源市驅車到五龍口,只須20分鐘。
走進五龍口獼猴公園,首先迎接我們的是一群群天性活潑、調皮可愛的獼猴。它們或坐,或立,或跳躍,或奔跑。有只膽大的獼猴,竟毫不客氣地從傅老將軍手中搶走了一瓶礦泉水……
傅老將軍告訴記者,五龍口的獼猴又稱太行獼猴,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生活于地球最北界的獼猴群落,由于這里氣候寒冷,山峰陡峭,因此它們生得個大毛長,善于攀緣,行動敏捷,模仿性極強,經聯合國派人考察認定為世界獼猴中最進化的一種。目前,五龍口獼猴有3000余只,是國內最大的獼猴棲息地。行走在獼猴公園,可以讓游人在屬于獼猴的領地內,飽覽五龍口景區秀麗風光的同時,品味與享受一種人與猴之間既交往又防備的野趣。
不一會,記者從太行獼猴公園走出,仿佛走入了一幅立體的山水畫中。
這畫太大,上著藍天,下著大地,有十里之長;這畫太美,綠的是樹,青的是山,動的是水,飄的是云;這畫太奇,峰峰險峻,斷壁如削,懸崖四布,鬼斧神工;這畫太陽剛,陽剛中蘊涵著柔情;這畫太剽悍,剽悍中釋放著溫情;這畫山靜林幽,動靜和諧。真是可謂三步一景,十步一畫。
這就是五龍口的“十里畫廊”。
“最早發現五龍口風景的人,要數我國山水畫一代宗師荊浩了。荊浩是我國五代后梁畫家。”傅老將軍告訴我們,“唐末天下大亂之際,荊浩隱居于太行山之洪谷,也就是今日五龍口的山谷中,自耕自食,并潛心寫生作畫。也許是五龍口的山水,錘煉了他的意志,凈化了他的靈魂。他用智慧和血汗再現了五龍口山水的無限風光。如今,再賞析他的驚世之作《匡廬圖》,生動地表達了北方山水雄奇、壯美、深幽的氣象,五龍口一帶的山水風情盡顯其中。”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10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