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應觀是我國唯一現存集宮、廟、衙署三體合一的記述治黃史的廟觀,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內涵豐富,是黃河文化的代表之一。嘉應觀集古代官式建筑藝術之大成,規格之高,規模之大,構件之精美,保存之完整,黃河沿岸的廟宇幾無出其右者,有“黃河故宮”的美譽。觀內供奉的河神均為彪炳史冊的歷代治河功臣,蘊含了中華五千年治河經驗,是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博物館。嘉應觀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旅游者,這個有著近300年歷史的著名古跡,正在成為武陟的一張美麗的人文名片。
“黃河故宮——嘉應觀!”
每天早晨七點,當中國觀眾打開電視機,收看中央電視臺一套和新聞頻道并機直播的新聞節目“朝聞天下”時,就會聽到這句精美的廣告詞,看到這個微縮版的北京故宮。
伴隨著這句廣告詞,位于中原腹地武陟縣、充滿人文色彩的嘉應觀,已經成為天下旅游者、觀光客來河南觀光旅游的目的地之一,成為人們游覽黃河,了解母親河燦爛歷史文化的必選之地。
以文化旅游提升武陟知名度和競爭力
開發嘉應觀,宣傳嘉應觀,讓天下更多的人來嘉應觀參觀,來武陟旅游、投資,是武陟縣委、縣政府新時期發展經濟,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旅游立縣的一個重要舉措。
文化旅游產業是一個跨行業的朝陽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對經濟結構調整、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徐光春書記不久前在談到旅游文化產業時指出,要把旅游立省的決策部署變成工作實踐,把文化旅游更加緊密、更加融洽、更加有效地結合起來,不斷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和活力。他強調,如果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里缺少了文化旅游這方面的內容,那就是一個不完整的發展規劃,是一個不健全的發展規劃,是一個不科學的發展規劃。
武陟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科學發展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發展旅游業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有利于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特別是文化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完全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而要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文化旅游更加緊密、融洽、有效地結合起來。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沒有文化,旅游將無法開展,人如果沒有思想和精神,也就失去了旅游的意義。但是文化也需要借助旅游來加以推廣、來加以傳播、來加以繁榮。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因旅游而生動活潑,旅游因文化而豐富深刻。
一座蘊含豐厚人文色彩的宮殿
嘉應觀是我國唯一一座集宮、廟、衙署三體合一的記述治黃史的廟觀,有萬里黃河第一觀的盛譽。嘉,為美好祥瑞之意;應,為天意報應,“嘉應”二字反映著人們對黃河安瀾的向往,意味著上天為武陟帶來平安美好,帶來和諧發展。
嘉應觀俗稱廟宮,實為淮黃諸河龍王廟。位于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楊莊村南,與邙山游覽區隔河相望。偏東近京廣鐵路上的黃河大橋,偏西是雍正皇帝頒布修造的“御壩”,正南是毛澤東主席視察過的人民勝利渠渠首閘。
嘉應觀為仿故宮敕建的清代建筑群,占地140畝,現有建筑249間,分南北兩大院,遠遠望去,建筑群翅檐飛空,樓閣殿宇鱗次櫛比,紅墻碧瓦交相輝映,觀內古樹參天,回廊通幽,觀中傳出的暮鼓晨鐘令人心馳神往。北院布局嚴謹對稱,為祭祀河神、巡河行宮建筑群。中軸線南北依次有山門、御碑亭、嚴殿、中大殿、恭儀亭、禹王閣。兩側對稱有掖門、御馬亭、鐘、鼓樓、更衣殿、東西龍王殿、風神殿、雨神殿。東西跨院為河道、道臺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