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華商始祖傳承中華商德—06國際華商文化節
2013/12/17 11:21:0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2006國際華商文化節將于11月10日在商丘舉辦。本次節會作為商丘市乃至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有關華商文化節舉辦時間、主辦單位,尤其是華商文化節的主要文化信息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為此,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2006國際華商文化節籌委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張瓊接受記者專訪,就2006國際華商文化節的相關事宜進行了詳盡的解讀。
2006國際華商文化節的基本信息
2006國際華商文化節定于11月10日在商丘市華商文化廣場舉辦。本次節會的主辦單位是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和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承辦單位是商丘市人民政府,協辦單位是中國僑聯華商會。
“三商之源商丘”和“華商始祖王亥”的具體內涵
本次節會之所以在商丘市舉辦,是由商丘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所決定的。商丘是三商之源,是華商始祖王亥的故里,這就是國際華商文化節在商丘舉辦的歷史依據。
目前,關于三商之源、華商始祖王亥的說法解釋不大一致,這也是很正常的。
就一般意義講,三商之源是指商丘是商部落的起源和聚居地,商人、商業的發源地,商朝開國帝王商湯滅夏后最早的建都地。所以,商丘的“商”有三重涵義:一是商部族的商,二是商人、商業的商,三是商朝的商。
對華商始祖王亥的基本界定應該是這樣的,根據史料記載,王亥是商部落始祖閼伯的第6世孫,商朝開國帝王商湯的7世祖。王亥生活在夏朝中期,是夏諸侯國商國國君、商部落的首領。他馴服了牛,并發明了牛車,使畜牧業和生產力得到發展。商部落很快富裕起來,物品有了剩余,王亥便帶著商部落的人去其他部落以物易物交換生產、生活必需品及其他物品。由于從事這種交易活動的人是商部落的人,所以其他部落的人便稱從事這種交易活動的人為“商人”。這就是中華民族商人商業最初的來源。正是基于此,王亥才被專家們論證為中華民族經商第一人,尊稱為“華商始祖”。由此,我們應當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先有商部落源于商丘,才有商人、商業源于商丘。
商人、商業源于商丘和華商始祖王亥故里在商丘這一珍貴的文化資源在2004年舉辦的“中國·商丘與商業起源研討會”上被來自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的歷史、考古、科研、教學等領域著名專家學者以翔實的歷史資料和考古發現加以充分論證。著名歷史學家、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先生在商丘考察后欣然題詞“商人商業源于商丘”。
三商之源和華商始祖所產生的影響和價值已遠遠超過商丘的地域概念,為全國和全球華商所共有。
定名為“2006國際華商文化節”的三條理由
節會籌備初期,節會的名稱暫定為“首屆中國商人商品商業文化節”。但專家們一致認為:“首屆中國商人商品商業文化節”應更名為“2006國際華商文化節”。原因有3個:
一是“華商”是指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全球華人中的商人。“華商”比“中國商人”的內涵更為豐富,包容性更大,覆蓋面更廣。從時間上,可以涵蓋古代和現、當代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商人;從空間上,可以涵蓋中國和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商人;從行業上,可以涵蓋所有從事商品貿易和商品生產的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實業家。我們通常所說的晉商、徽商、豫商、浙商、閩商、臺商、港商,以及現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裔商人都屬“華商”范疇。“華商”在世界范圍內是有別于其他民族的商人,是與猶太商人、阿拉伯商人等相并列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背景的商人群體。
二是在商人、商業的發源地舉辦冠名“華商”的文化節,能夠滿足海內外華裔商人探商業之源、拜華商始祖的心愿。
三是將“首屆”更改為“2006”,舉辦起來更為靈活。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國商務部網站 時間: 200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