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韓艷偉還發現,很多農民早已不種地了,土地包出去。農忙時也不回來了,常年在外演出,成了專職魔術師。很多人因為魔術走上了富裕之路。
“一些常年外出表演的魔術師也把子女送到我們這里。”韓艷偉于是又辦了一所小學,收了300名學生,每周開設3節魔術課。
隨著時代的發展,寶豐魔術也在不斷發展中。
韓艷偉說,現在的魔術和過去差異大了。原來只練技術,現在注重表演了。不但道具藝術化了,農民魔術師們也都練習形體和舞蹈了,這樣看起來更優雅。
“過去靠演出賣票的形式已經淘汰,現在不少演出團通過演出為企業推銷新產品的商業活動,成了目前的主要方式。開業慶典、婚慶慶典等活動也會參與一些。”黃振華點出了這幾年外出表演市場的變化。
丁德龍這幾年聲名鵲起,無疑給寶豐的魔術師們趟出了一條成長的路子。
丁發生總結兒子成長之路時說,魔術表演還是思路要開放,不能固步自封。俗和雅相結合,國際文化和地域文化要相結合。“我們農民魔術師自我要求一定不能低。”
眾多年輕的魔術師也從丁德龍身上,獲得了信心。“靜下心來,苦練技藝,多參加大型演出比賽和電視欄目鍛煉。”韓艷偉說,丁德龍這種有意識地多參與更大舞臺表演,值得寶豐更多草根魔術師學習。
讓魔術之鄉“變”出美好生活
21日下午,趙莊鄉周營村,這個有名的魔術村顯得有些冷清,一排排二層坡頂別墅矗立在空曠的廣場旁。
一名看起來只有二十多歲的婦女正在散步。上前一問竟然也是一名魔術師,她叫鄭號芳,春節前從江西跟著表演團回來。娘家是離周營村三里遠的劉莊,是嫁到周營來的。這里家家戶戶都表演魔術,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鄭號芳也慢慢學會了一些簡單的魔術,并上臺表演。
鄭號芳說,正月十五之前,因為要參加各種廟會活動,所以留在老家的魔術師并不多。平常魔術師們也都在外地演出,在村里能碰到的也不多。
由此看來,目前外地游客來魔術村里想看到精彩的魔術基本上是奢望。
針對這種缺憾,丁發生有一個設想:在寶豐縣建個魔術廣場,分幾個小廳,每個小廳表演一個展示寶豐文化的中型情景魔術,比如觀音文化可以變千手觀音,汝瓷文化有汝瓷魂。既看了魔術,也宣傳了寶豐文化。可以對每家表演農戶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另外,還得有大型專場魔術,在那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好的頂尖魔術。
變“走出去”為“引進來”,發展觀光演藝旅游,正成為魔術之鄉人們的期盼。
在趙莊鄉,記者看到了當地農民投資的趙莊魔術大觀園和商貿一條街。在當地,一些更為宏大的藍圖也正在描繪。
據了解,總投資為12億元寶豐縣文化創意產業園已開工建設。根據規劃,這個項目建成后,能夠為游客提供集“食、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生活體驗,將成為別具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地,資源配置緊密的現代高科技文化娛樂產業集聚地。其中的演藝中心已經啟用。
今年的寶豐縣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開工建設趙莊魔術休閑小鎮,規劃籌建趙莊魔術文化藝術中心和魔術博物館。”
魔術休閑小鎮的建設,無疑將為當地旅游帶來契機。
“吃農家飯菜,住鄉間別墅。觀農民演出,享田園風光。”黃振華說,如果觀光演藝旅游能帶動起來,許多魔術師就不必常年外出了。
有專家建議,魔術之鄉應該打造自己的魔術品牌,就像定期舉辦的登封《少林禪宗·音樂大典》、濮陽《水秀》那樣震撼人心的大型匯演,那來寶豐看魔術的人就會更多了。
而當地更多的人士也開始思考,如何發展、壯大魔術這種文化產業,并通過這個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讓更多的人富起來。(原標題:魔術之鄉期盼“變”出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