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農歷正月十八),一年一度的瑕丘廟會在濮陽縣五星鄉瑕丘遺址舉行,“萬人同吃一鍋飯”的千年盛宴在這里再次開席。
上午8時30分許,記者在省道S212線去往堌堆村的道路上看到,前來拜祭祖先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向瑕丘遺址,村西側臨時開辟出來的一個大型停車場已被各種車輛占去了大半。越往里走交通愈加擁堵,賣小吃、氣球、掛件的商販早早支起了攤位,招攬著過往的群眾。遺址前,鑼鼓聲、鞭炮聲震耳欲聾,舞獅、秧歌、旱船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表演不時贏來陣陣掌聲。攝影愛好者們也端著“長槍短炮”,用鏡頭記錄下一幕幕獨特的民俗場景。遺址西側一個院落內,臨時搭建的上百張餐桌已經坐了不少人。“不到9點就有人來吃了。”廟會執勤人員堌堆村村民邱雙進說,每個來趕廟會的人只要交10元錢就可以與其他人同吃一鍋飯,還有很多群眾提前進行了預定。
灶臺設在相鄰的另一個小院。五口直徑超過一米的大鍋支在院落中央的空地上,眾多村民都在忙碌著各自的工作。廚師們用大鏟翻炒著美味的菜肴,其他村民燒火、切菜、盛菜、端菜,各項工作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空氣中到處都飄蕩著香味,彌漫著快樂。
據專家論證,濮陽縣就是4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舜帝的出生地和早期活動地,也是上古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史記》中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就時于負夏”的記載,而“負夏”就是今日的濮陽縣瑕丘村。
瑕丘村俗稱“十八堌堆”,因舜帝廟矗于數丈高的土臺,距縣城濮陽十八里而得名。農歷正月十八相傳為舜帝的生日,每年的這天,方圓百里的數萬名村民云集一起,以最虔誠的形式祭奠中華人文始祖舜帝。
作為舜帝后裔,為向后人弘揚團結精神,“萬人同吃一鍋飯”的廟會傳統已沿襲了一千多年,瑕丘廟會也因此成為中原地帶傳統的各族群眾大集合求和諧的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