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全國治水的緊要當口,大禹特意撥出了大量木材、工具、人手、牲口、糧食和草料,成立車輛研發部,讓奚仲大展拳腳。有些人不理解:就為這么個玩意,何必調動這么多寶貴資源呢?大禹道:你不懂,這里面意義大著呢!
得到領導的支持,奚仲干勁更足了。他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帶著工匠們晝夜忙碌,設計式樣,試驗產品。又經過多少個繁忙的日子,馬車的改進型2.0版本問世了。在這一版中,奚仲對車轅、車衡、車軛(都是駕馭馬的器具),以及車軸,車輿(就是車廂)都進行了改進,并且定制了統一的尺寸和形狀,進行標準化生產。他還用空心有輻條的車輪代替了常見的實心木柄。這樣,車輪轉動更加靈活,車也就更輕便了。
奚仲的馬車批量生產后,大禹將其投入到治水的第一線,頓時顯現了奇效:用馬匹拉的車輛,無論在承重力和速度方面,都比人力車要提升很多,這樣就極大地支援了治水事業中的物資運輸工作。
馬車不但大大節省了用于沿途運輸所消耗的人力,還促進了交通。因為馬車的速度遠比步行要快,因此在重要物品的遞送,人員的調遣等方面,也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
大禹滿臉堆笑地坐在車上,看著飛逝的景物。至少,如今的長距離旅行,大部分時間他可以坐在車上,稍微休息下那過分疲憊的肢體。
奚仲的車,比起他的老祖宗軒轅黃帝來,又有了質的飛躍。
(五)
后來,奚仲把造車的經驗規范化,作為天下車輛的標尺。馬車的應用,還促進了道路交通的發展。
誰說21世紀就沒有馬車運輸
等大禹把洪水治理完畢,并且得到舜的禪讓,成為天下帝王之后,奚仲又專門精心制作了一輛舒適、氣派的馬車,用四匹馬駕馭,作為禹王的專車。他想,禹常年治水,如此辛苦,讓他好好享受下也是應該的。
禹的重要部下契(商朝始祖)和棄(周朝始祖)看了大禹的車,非常羨慕,也想要一輛,于是便給奚仲說了。都是老同事,奚仲自然不能拒絕,又給他們也做了。
誰知,這下有樣學樣,朝廷的大小官員都來申請制作精美的馬車。奚仲一看這可了不得,要累死咱啊。
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套新的規程,于是上報禹王說:馬車現在已經成為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也是官員的常用配置。既然如此,就必須符合禮儀。我制定了一套規程。天子的馬車是一個等級,國家大員的馬車是一個等級,部族首領的馬車是一個等級,普通官員,一般平民,各自都有不同的等級。違反等級用車,是堅決不許的。
負責刑律的皋陶聽到這個主意,也非常贊賞。于是,這套制度頒布下來。奚仲可松了一口氣。他粗制濫造了一批馬車(當然,實用性也不差),拿去給低級官員當作標準坐車,那幫人也沒話說了。
(六)
奚仲和其它上古人物一樣,在古籍中存在著彼此不一致的記載。例如,有的說他是黃帝時期的人,有的說他是堯時代的人。不過,大多數學者還是認為,奚仲應該是大禹的部下。
同樣,也存在著“奚仲發明車”的提法。但主流觀點,還是黃帝造車,而奚仲改進了車,并首次制定了馬車的標準化規范。
奚仲塑像
此外,奚仲造出馬車后,使中原首次出現了“戰車”這一兵種。車輛由單純統帥顯擺權威的儀仗,變成了戰場上主宰勝敗的利器。后來,大禹的兒子夏啟征討有扈氏時,就是靠這種馬拉的殺人機器橫沖直撞,打垮了有扈氏軍隊的陣型,取得勝利。
奚仲發明馬車,不但在治水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貢獻,對后世生產力的提高也有很大意義,因此大禹將奚仲封在“薛”地。
“薛”這個小諸侯國,在夏商和西周三代都比較繁榮。到戰國時候,薛國被齊國所滅,齊威王把小兒子田嬰封在薛地——后來,田嬰的小兒子繼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嘗君田文。(原標題:奚仲造車:誰說軒轅黃帝的發明就不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