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馬
唐代陶器,西安和洛陽唐代墓出土居多。
唐三彩貼花瓶
唐三彩盛行于唐代,釉色以黃、白、綠三種顏色為主,是以得名。但唐三彩并非只有三種顏色,常見的還有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等。
唐三彩人物俑
唐三彩以明器為主,主要用于墓葬之中,很少作日用品和陳列品。種類主要分為人物、動物和器物三種。人物有文臣、武將、貴婦、男僮、女仆、藝人、胡人等;動物有馬、駱駝、牛、羊、獅、虎等;器物有盛器、文房用具、室內用具等。
唐三彩駱駝
唐三彩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采用的是二次燒成法。首先用白色粘土制成胎體,在窯內經過1000-1100攝氏度的素燒,燒制成素胎;然后將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種釉料涂抹在素胎上,再入窯釉燒,以850-950攝氏度燒制而成。
唐三彩貼花水注
唐三彩的燒制溫度相對于普通陶器較低,其主要原理是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發生化學變化,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
唐三彩馬
唐三彩的主要特點是造型肥碩,充分體現了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念。以唐三彩馬為例,馬的臀部比一般較肥,頸部比較寬。造型總體以靜為主,靜中帶動,善于通過細部刻畫來顯示馬的內在韻律。
唐三彩騎馬俑
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釉色的巧妙變幻,在同一件器物上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是首創。而且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使三種顏色互相交錯,然后經過高溫燒制以后,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窯以后,三彩就變成了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唐三彩的代表作之一是唐右衛大將軍墓中出土的一件駱駝載樂俑。這匹駱駝昂首佇立,通體棕黃色。駝背上有一座鋪有毛毯的平臺,平臺上左右各坐胡樂俑二人,正吹打樂器,另有一俑站在中央,在翩翩起舞。這三個樂俑個個深目高鼻,絡腮胡須,身穿綠色翻領長衣,白色氈靴,只有前面一人穿黃色通肩大衣。這件樂俑是唐三彩的精品之一,也是唐代整體風貌的重要體現。
唐三彩黒釉馬
唐三彩的另外一件代表作是黑釉馬,黒釉馬目前總共發現了兩件,一件存于洛陽博物館,另一件存于中國歷史博物館。黒釉馬雖然也為唐三彩,但顏色較為單一,全身黑色,只有馬蹄和頭部為白色。雄偉的造型和凝重的色彩形成磅礴的氣勢,堪稱洛陽唐三彩中的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