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老子文化 光大中華文明
2013/8/21 10:37:2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能夠衍續下來并得到不斷發展的文明體。它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獨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一是因為它能夠包容眾多不同的文化體,并使之與已有的文化體有機地結合成一體,正所謂中國人常講的“能容乃大”。二是因為它有自己獨特的原生文明基源。而這種原生文明基源的堅固與否,直接決定著建立于其上的文明體的是否穩定。世界文明史上的許多古代文明體,就是因為產生這種文明體的基源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壞,最終導致了該文明體的中斷或終結。如:古埃及文明、古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瑪雅文化,等等。歷史上的中國,不論統治權發生怎樣的轉移,滋生中華文明的滋生基源從來沒有遭到根本性的破壞。所以,中華文明得以持續不斷的發展。
毫無疑問,中華文明的滋生基源是多元的,并且是不斷變化、重新組合的,形成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文化就是滋生中華文明的主要基源之一。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老子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500多年來,國人幾乎沒有中斷過對老子文化的弘揚與發展。至少從東漢王朝的皇帝(漢桓帝)劉志時起,各代封建王朝已經開始以官方的身份正式祭祀老子了。史載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縣祠老子”,同年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縣祠老子”。在《后漢書·祭祀志》記載,“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陳國苦縣祠老子。九年﹙公元166年﹚親祠老子于濯龍,文罽為壇,飾淳金銀器,設華蓋之坐,用郊天樂也”。范曄論曰:“前史稱桓帝好音樂,善琴笙,飾芳林而考濯龍之宮,設華蓋以祠浮圖,老子”。這表明了漢朝中央政府對老子文化的重視。唐朝更是尊老子為遠祖,封尊號為圣祖玄元皇帝。唐玄宗于開元三年(公元715年)下詔將農歷二月十五日老子的誕辰日定為玄元節。唐武宗繼位后,又下詔將二月十五日定為降圣節,并確定為全社會的法定假日。以后各朝各代的統治者,雖然對老子的尊崇度時有增減,但總體而言,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了這種行為。當然,這些對老子文化的繼承和宣揚,從根本上講是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秩序的需要,但這種行為本身從思想層面上不僅起到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作用,也起到了堅實中華文明基礎、保持中華文明衍續、促進中華文明發展的作用。
我們今天再次提出弘揚老子文化,絕不僅僅是對傳統老子文化的簡單繼承或宣揚,更不是對歷史上曾經有過的紀念模式的簡單繼承,而是本于揚棄傳統文化的精神來進行的,也就是我們以前常講的“去其糟粕,吸取精華”。目前,在國內外形成了一股研究老子文化的熱潮,國內出現了一些專門講授傳統文化的民間機構,一些高校也已將道家、儒家等中國傳統文化正式列入教學日程。如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楊叔子就特別倡導大學生對《道德經》等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在他的極力倡導下,從1995年起華中科技大學就率先在全國高校中開設了有關《道德經》的全校公開選修課,學生選修十分踴躍,以至人滿為患。作為老子故鄉的鹿邑人,更有責任努力做好弘揚老子文化、光大中華文明的工作。正是從這種認識出發,縣委、縣政府決定于2005年11月中旬舉辦“弘揚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2006年3月中旬舉辦“紀念老子誕辰2577年大會”,及2007年舉辦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節”等活動。這是一項意義非常重大的決策。因為它帶來的不僅是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擴大我們鹿邑在國內外的影響、促進我們鹿邑經濟大發展的絕好途徑。正如中共鹿邑縣委書記劉金志同志《在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實施老子文化帶動戰略是加快鹿邑發展的正確選擇,是讓鹿邑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鹿邑的最好捷徑。”我們今天進行的這個系列講座,就是這一活動的組成部分。這個系列講座的目的,就是要從大眾文化的角度,讓鹿邑人民更多地了解誕生于我們這塊土地上的偉大人物——老子。我們還計劃編纂一系列的普及讀物,從中小學生抓起,讓全體鹿邑人民都能正確地認識老子的思想,以科學求實的態度把握老子的學說,不僅要讓全體鹿邑人因身為老子故鄉人而自豪,還要讓全體鹿邑人以身作則,營造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老子文化氛圍,塑造出老子故里的嶄新形象,以不愧為老子故鄉人。
道學瑰寶耀寰宇老子故里賦華章
2005年11日上午,“弘揚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周口飯店二樓多功能廳進行第二場大會發言,之后,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李景源教授宣布閉幕。參會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弘揚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鹿邑)宣言》。
10日上午,12個國家和地區及中國大陸22個省、市、自治區的160多位專家學者和媒體代表,在老子故里--鹿邑參觀了明道宮、太清宮,10日下午和11日上午齊聚周口飯店二樓多功能廳,就老子其人、老子思想、道家文化、道學研究的現代性等展開了廣泛的交流和探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胡孚琛教授,美國明道大學創辦人張緒通先生,北京大學哲學系許抗生、王博教授,武漢大學黃釗、宮哲兵教授,加拿大學者胡冰明(音譯)女士,臺灣輔仁大學丁元直教授,臺灣佛光大學宋光宇教授,來自韓國、美國的學者、中國道學自由研究者等40多位專家學者登臺做了精彩發言。
在自由討論時間,參會者踴躍發言,各抒已見,討論觀點主要有:研究道學不應排斥儒學,儒道同源殊途;不可簡單的用唯物或唯心的觀點來分析評判道學,提出唯道論是有價值的;要將中國古代哲人的辨證法與西方哲學的辨證法加以區分,用西方辨證法來解釋中國哲人的辨證法是不妥的;老子是中原大地、鹿邑大地上孕育出的偉大哲學家,道德經是老子貢獻給世界的智慧寶典;學術界應重視民間的研究,民間研究者也有獨到之處;學術界要多做些普及老子文化的工作,讓大家能讀得懂能用得上。來自陜西的民間研究者陳永利說,他是在網上看到鹿邑舉辦“弘揚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的消息后,自費從西安來周參加研討會,并帶來了一百本自已10年來的道學研究成果《老子譯析》一書與專家學者交流。
此次研討會達成以下共識:老子思想具有崇高的歷史地位,老子在綜合繼承中國殷商以前文化傳統的基礎上,以“道”為核心概念,以“道法自然”、“尊道貴德”、“清凈無為”等
為基本原則,創建了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系統探討世界存在“始源”問題的哲學理論體系,老子思想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老子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老子的“道”論特別是“尊道”思想為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提供了重要的哲學基礎和根據,對于中國現階段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也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老子文化正得到世界日益廣泛的關注和認同,展現出其超越時代、民族和國界的強大生命力。要進一步加大對老子文化的宣傳普及工作。建立老子文化研究的國家性平臺,成立“中國老子道學研究會”。開發和弘揚老子文化,加強“老子故里”建設,打造“道教祖庭”文化品牌,在此方面,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給予了高度重視,做了大量工作。對老子誕生地、老子生平取得了共識,公認老子于公元前五百七十一年農歷二月十五誕生在河南省鹿邑縣的太清宮鎮,“老子故里”在鹿邑無可置疑。
弘揚老子文化是老子故里人的職責。這次研討會的隆重召開,為開發和弘揚老子文化構建起了研究、宣傳平臺,體現了老子故里人開發老子文化產業高遠的發展眼光。以此為契機,把老子故里打造成東方文化圣地和旅游勝地,促進老子故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和諧,實現“十一五”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鹿邑隆重舉行老子圣像開光慶典
陽春三月,紫氣浮天。2006年農歷3月初3日上午9時,全國最大的道祖老子青銅圣像開光慶典在河南鹿邑明道宮玄元殿隆重舉行。
中國道教協會秘書長袁炳棟和來自海內外20多處知名道觀的600多名高道及道教信眾參加慶典,慶典由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杰主持。白云觀經師團按照道教儀軌做法事,全國重點道觀代表、港澳臺地區和國外道教界代表依次禮拜,他們在這里祈盼和諧、祈盼吉祥、祈盼發展。
鹿邑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老子所著的五千言《道德經》博大精深,是中國文化寶藏。他的“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上善若水“、“謙下貴柔”、“以百姓心為心”的學說,2500多年來一直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并滲透到人們的思維和人生哲學中,以致對老子頂禮膜拜,奉若神明,
鹿邑也因此成了降圣的仙鄉。明道宮建于唐,時稱紫極宮,宋真宗時改為明道宮,是唐、宋皇帝的行宮。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恒朝謁太清宮、拜謁老子后均齋居于此,唐玄宗曾有“煌煌道宮,肅肅太清“、“眾真從從,九奏初迎”的贊嘆。太清宮始建于東漢延熹八年,現有前宮太極殿和后宮洞宵遺存。明道宮、太清宮于2001年已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省政府批準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它的宗教地位相似于西方的“耶路撒冷“,在宗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聲譽,是海內外道教界、道教學術界心目中的圣地和公認的“道教祖庭”。
老子文化博大精深,鹿邑縣作為老子故里,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2004年初,鹿邑縣委、縣政府邀請專家、學者分析論證,認為老子文化資源是鹿邑得天獨厚的優勢,是鹿邑人民的“金飯碗”,是鹿邑走向世界的“金鑰匙”。基于這種認識,鹿邑縣委、縣政府作出了實施“老子文化興縣”戰略決策,圍繞老子文化開發明道宮、太清宮景區建設,組織有關專家論證,制定了《鹿邑縣老子文化開發實施方案》,將老子文化開發與文化旅游進行鏈接,實現了老子文化開發的“破題”。一是景區建設初具規模。通過招商引資,明道宮景區開發總投資達6000萬元,整體工程于去年10月底順利竣工。他們在玄元殿塑立了高7.6米,重8.5噸的老子青銅坐像,神態飄逸,睿智超凡。太清宮景區開發總投資1.2億元,一期工程投資6000萬元,建設面積25.7萬平方米,現已基本完成。二是成功舉辦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2005年11月10日至11日,成功舉辦了“弘揚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132名專家學者到會參加研討。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香港文匯報等30多家新聞媒體對會議盛況進行報道。研討會的召開,進一步確立了老子思想的地位,提升了老子文化在河南文化強省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擴大了老子文化在國內外影響力,提高了鹿邑在海內外的知名度。三是成功實施“九個一工程”。先后聘請6位國內外知名老學專家為老子文化開發顧問,對海內外學術界、理論界、宗教界、企業界及李氏宗親等600多位知名人士建檔立卡,作為老子文化開發的對外聯系重點。整理出版了《御注道德經》等老子文化系列叢書。注冊了“中國老子”網絡域名和涉及“老子“、“李耳”、“老子故里”等48類、上千個商標。開發了老子紀念品、藝術品、裝飾品及以老子為商標的產品30多種。舉辦了老子故里出土文物展。先后征集海內外《道德經》版本及研老資料1100余套,書畫作品、匾額、楹聯200余幅,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喬石、姜春云、王漢斌分別為老子故里揮毫題詞。四是以建設老子文化名城、生態園林城市、旅游城市的目標,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完善了城市功能,實現了亮化、美化、綠化,提高了城市品位,加強了城市管理,提高了城鄉居民的文明素質。2006年,鹿邑加大老子文化產業開發力度,實施了老子文化開發九項系列活動,即:老子生日廟會、李氏宗親尋根祭祖聯誼會、道教信眾祭祖會和國際老子文化節系列活動;“老子故里“、“道教祖庭”、“道家之源”、“李姓之根”四大知名文化品牌系列宣傳活動;4A級旅游區創建及景區建設系列活動;老子文化交流與普及系列活動;老子故里系列演出活動;民間老子文化工藝品系列展出活動;“老子文化杯”書畫邀請賽及展出系列活動;精品旅游線路開通與旅游產品開發系列活動;文化產業招商系列活動。通過“九項系列活動”,把“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打造成世界知名文化品牌,讓鹿邑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鹿邑。
如今的鹿邑正在恢復“一片綠波飛白鷺,半空紫氣下青牛”般的空靈和氣慨,老子故里不僅是弘揚老子及其道學文化的廣闊平臺,更是道教活動的理想場所。圣像開光后,社會各界熱愛道教的人士分別向圣像敬了道法無邊的前九柱香,共祈和諧吉祥,同時,由當代高道開光的999尊老子圣像面向社會接受請敬。
老子文化是中國的靈魂
加拿大學者胡碧玲教授
老子留下《道德經》一書,其影響深遠。我個人認為,老子文化是中國的靈魂所在,兩千多年以來,《道德經》一書,陶冶了中國祖先的精神,使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過,老子這種深遠影響不僅限于中國人和中國文化,近幾百年來,同樣開始影響到西方,影響到國外。過去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多數都被老子精神感染,部分人認識到《道德經》的重要性,而為了方便宣傳老子的精神,就以世界各種語言翻譯它,成為老子文化傳播到國外的橋梁。據說英文版本已經有60多種,這本書不同,翻譯版本激發了許多的西方學者向中國學習,而且老子對西方文化有極大的影響。翻譯版本最多的是基督教的《圣經》,可是《道德經》和《圣經》迥然不同,它告訴后人應該怎樣生活,違背它是后果自負,它有一定的壓抑性質,像爸爸要求孩子聽話一樣。大家都知道老子要求我們超出自己和自我,他讓人超出社會,超出一切有限的現象,從心的源頭逍遙游。他用了僅僅5000字,不是因為他沒得說,也不是因為他很保守,而是因為他沒有必要多說。
辯證法鼻祖是老子
美國明道大學教授張緒通
老子是辯證法的鼻祖,這句話使我很有感觸。因為十幾年以前,我回到中國,那是國家教委安排我和一些大學的幾位同志交流,我就提出這個問題———辯證法是中國的,是道家的,老子的。我在人大、北大、清華等大學都去講了,我就提出這個辯證法是中國的。那個時候(能得到大家認可)很困難,如果說辯證法是中國的,他們不能接受,我有的時候是苦口婆心,有的時候是舌戰群儒。多年后,我寫了《道學的管理要職》一書,里面說到老子的辯證法是樸素的辯證法,已經得到了大家的承認。再過一段時間,這本書再版。這個時候我提出要求,出版社把它修改了一下,把“樸素”兩個字去掉了,所以老子的辯證法又升高了一級。到了今天(11月10日)早上升到鼻祖了。我自己覺得很感慨,中國人對于自己的自信心有了很大進步。
但我還感覺有不足的地方,如今人們承認辯證法,還沒有承認老子的唯物論。老子到底是唯物論的,是施政的,是科學的。我今天早上還沒聽到,雖然有人說到了關于老子的思想,但是沒有強調唯物論這一點。還有一點,我也沒聽到他們提到,就是社會主義。老子的思想是社會主義的,而且是宏觀調控的。唯物論、辯證法、社會主義這三個基點不能含糊。所以我覺得我還想提醒一下,還差一個唯物論沒有被強調,還差一個社會主義沒有被強調,我說這三點應該連在一起。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周口市人民政府網站(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