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七仙女之小董村和駕部村的故事

2015/12/7 15:29:41 點擊數: 【字體:


  在武陟縣城西三十多里的黃河北堤外,有個大村叫駕部。全村由 6個自然村組成,共有8000多口人,李姓、王姓是大戶。
 
  問起村名的來歷,村里許多老年人如數家珍,滔滔不絕。他們說,小董村的漢孝子董永娶的是駕部村老李家的干閨女張七姐,是駕部的女婿。至今這一帶還到處流傳著這樣兩句古話——
 
  “七鮮(仙)女上轎——嫁吧(諧音‘駕部’)!”
 
  “張七姐裝箱——嫁布(諧音‘駕部’)。”
 
  這兩句古話引出了一個有趣、動人的故事。據說,張七姐是下封村張老田家的七閨女,其母名叫王婉容,娘家就是駕部村老王家。老王家只有兩個閨女,大女兒王婉容嫁給了下封村的張老田,二女兒王艷容就在本村招了養老,嫁給了老李家的李好收。張老田家只生有七個閨女,沒有兒子,李好收家只生有七個兒子沒有閨女。沒有啥就稀罕啥,王艷容很“待見”姐姐生的七個女兒。特別對聰明伶俐、好說好笑的張七姐視為己出。經常讓張七姐來駕部住,給她“打熱鬧兒”,并再三央求姐姐王婉容把張七姐過到了自己名下,認了干娘。姨母晉升成了干娘,張七姐和姨母的心更近了一層,比對親娘還貼心了。有啥心事話不給母親和姐姐們講,反倒喜歡說給干娘聽。張七姐一說出話來,干娘就趕緊“照道兒爬”,她太喜歡這個乖巧的干女兒了。
 
  張七姐仰慕董永人品,決心要嫁給董永,但其母王婉容嫌董永太窮,死活不同意,張七姐就不讓父母知道,私自跑到大凡村的大槐樹底下與董永相會,并以大槐樹為媒,自訂姻緣。后來,為了明媒正娶,張七姐又跑到駕部干娘家請求幫助。王艷容聽了干女兒的哭訴,非常心疼張七姐。自己也是窮人家,對董永也充滿了同情,就給干女兒擦了擦淚勸慰說:“窮沒根兒,富沒稍兒,十年河東轉河西。嫁的是人,可不是錢,只要人好,以后啥都會有。你既然過到了我的名下,就是我的親閨女,我做主打發你在這兒上轎,排排場場給你辦一辦。”
 
  張七姐就是在駕部村里上轎出嫁的,其干娘為了排場,讓干女兒高興,就傾其所有,陪送了張七姐好多布匹,俗稱為“嫁布”。據說從那時開始,傳下了規矩,出嫁女兒的緊要親戚都要陪送“嫁布”,俗稱也叫送“添箱”。在武陟縣,兩千年來,此風俗從未改變。
 
  張七姐被神化為七仙女后,這里人為了紀念她,就將原來的村名李家莊更名為“嫁布”村了,因張七姐經常來看望干娘而“大駕光臨此村”,因此被后來的文人根據其含義與諧音敬書之為“駕部”村了。因為小董人董永娶的是駕部的閨女,董永就成了駕部人的姑爺,可稱是駕部人老姑父了。兩個村因此結成了社親,就是說一個村與另一個村都成了親戚。小董人一見駕部人就要讓其喊老姑父,對方還不敢惱,這習俗傳下來兩千年了,至今仍然如此。兩個村人一搭上“號兒”,驗明無誤后,就顯得特別親熱,互相幫助,共同對外,被視為“硬親戚”意思是說自己家的親戚是“軟親戚”,事兒可辦可不辦。但社親是“硬親戚”,只要有可能辦到,就非得辦成不可。當然,這要求是以能辦到為限度的,不會出格,很文明,很講義氣,事成后雙方都很高興。試想一下,要是一方事成后沒有回報,不是兩好合一好,那么這規矩就不會延續至今了。
 
  很早以前,駕部是黃河渡口,小董是沁河渡口,兩個村的人到對方渡口過河,即不要錢又得優先,還得好吃好喝好待承。兩個村逢年過節耍“故事”(玩社火),得先到對方村里去耍。出門在外,一個村人受了欺侮,兩個村的人一致對敵。農村公社化大集體時,兩個村雖相距二十多里,卻“共產”得象一個村一樣,駕部人去焦作拉煤,去時路過小董,隨便到哪個菜園裝滿白菜、蘿卜,問也不問,拉起就走。到焦作礦上換成煤運回后,在小董南口沁河堤坡前,把車一停,隨便到牲口房里去牽牲口“拉坡”,拉上堤坡后,好者讓牲口頭朝村里,在牲口屁股上輕拍兩掌,讓牲口自己走回去。孬者讓牲口頭朝河灘,往牲口屁股上狠踢幾腳,故意讓牲口到沁河灘中自由吃啃,害得飼養員半天也找不見自己的牲口。小董人去參加修復黃河堤工程,非要住在駕部村不可,吃、住、用會受到貴賓般的招待,比住在自己家還要隨便、自在。
 
  兩個村的干公事的人員若遇到對方村子的人來尋,更是氣實(有恃無恐的意思),硬八分下線,得比辦自家的事還得在心,否則會鬧得你哭笑不得,混你辦不成公。小董人張希敏任縣招待所事務長和縣委、縣政府總務期間,駕部人一來縣城就去找他,吃住都得他安排,有時他還得自己掏腰包。駕部人王長有當糧食局飼料公司經理期間,小董人若找到王長有,購買飼料就必須優先供應。兩個村的在外公職人員人人肚子里對這樣的事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既開出了門路,又帶來了回報;既充滿了無奈,又帶來了歡樂。在武陟縣,這樣形成的趣聞軼事很是不少,人們津津樂道,廣為流傳。
 
  七仙女的經歷帶來了駕部村的村名,董永的婚姻帶來了小董和駕部兩個村兩千年來社親的親密關系,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給武陟人民帶來了極其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格外珍惜它。
 
  另:武陟人都知道,小董鄉小董村與大封鎮駕部村是社親,兩村雖相距二十多里,但關系和感情異常親密。所說的社親,不是一家和另一家,而是一個村和另一個村都是親戚。小董人見了駕部人非叫對方喊“老姑父”不可,不喊不放手,對方還不敢惱。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據老輩人傳說,董永是土生土長的大董(今小董)人,娶的媳婦就是駕部村一戶姓王人家的干閨女,名字就叫張七鮮,七鮮女手可巧啦,織綢緞是個神手,織出的花樣老多多。后來七鮮女被神化成了天上下凡的七仙女,她的干娘家在駕部村這件真事倒很少有人提了。
 
  張七鮮的父親張老田原是個地地道道的莊稼人,后來為了反抗土豪劣紳的壓迫,帶領舉家上了云臺山聚義,所以,后人一提張七鮮,都說是云臺山上人,豈不知其老家就在下凡村哩。
 
  董永是小董人,娶了駕部的干閨女,實實在在是駕部人的老姑父,所以小董人一見駕部人就讓對方喊老姑父,這風俗已傳了兩千多年了,至今沒改,不信,任何人都可以去落實落實。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網
0
下一條:虎頭鞋上一條:河南云臺山民風民俗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