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元”之說,這說法來源于道教。道家有天、地、水三官的說法,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是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這三天也就是“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即所謂的“三元”。
上元節即元宵節,至今仍是我國的一大傳統節日,猜燈謎,放煙花等活動已成為全國性的的習俗并廣受人們歡迎。中元節即民間俗稱的鬼節,祭先祖,放河燈等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對我國很多地方的人們來說都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節日。這兩個節日,在今天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千年的文化中傳承下來。然而,和中元節、上元節并列的下元節,如今卻很少有人知道了。
下元節來源于水官解厄的說法。《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傳說在這一天,水官會為人間解除水厄之災。后來,經過長期的演變,下元節的習俗逐漸變為修齋設醮,祭祀祖先,祈愿神靈,和中元節倒有相似之處,但更多時候,下元節是被人們所遺忘的,以致于現在的下元節幾乎不為人所知。
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上元節和中元節一直延續至今,下元節卻遺落于歷史之中。雖然傳統節日不一定每一個都要為人所熟知,但就其意義而言,下元節的倡導對宣揚我國道教文化,傳播傳統文化知識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