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南懷瑾老師講述:中國古代祭祖的傳統

2015/12/9 10:34:35 點擊數: 【字體:


    中國古人因為地理環境以農業立國,所以民族的思想是“安土重遷”,重視故鄉,怕流動遷移,這是幾千年的事。研究起來不止中華民族如此,我發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民,都與生長的地方有特別的感情。所以中國人的老古話,“美不美故鄉美,親不親故鄉人”。
 
    中國人有“葉落歸根”的老話。《六祖壇經》里可以看到,禪宗的六祖,一代的大師,最后還是要“葉落歸根”,這很奇怪了。學佛的人講解脫,老和尚還要“葉落歸根”,回到最初那個老地方去。這是個大問題,很值得研究,所以對于故土的感情是講不出來的。譬如唐詩中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可見人類安土重遷的問題非常嚴重。
 
    說到祖墳,我們小時候的教育,一年春秋二季,一定去上墳,我們江南一帶,祖墳都在小山坡上。如果坐船回來,經過祖墳時,趕快穿好衣服站起來,過了祖墳才敢進船里坐下。假使騎馬經過祖墳,立刻要下馬,走過才敢上馬。這個是所謂宗法社會對祖先的一種恭敬。西方學者說中國民族沒有宗教,我說你們不懂,中國的家族制度就是宗教,比宗教還厲害。
 
《列子臆說》
 
    從前中國人清明祭祖,現在臺灣的拜拜,也保持這種風俗,是以一桌酒席,擺在祭祖的香案前。有的說,小孩子可以看見,有祖先或什么鬼神來了,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在大陸,長輩過世,舉行家祭時,上完了酒、菜、牲、湯、飯、茶這些供品,要“止樂”,停止音樂;“滅明”,把孝堂的燈燭熄滅;“合幃”,把孝堂的帷幕放下來,整個孝堂也許有百把人,都鴉雀無聲,靜肅到繡花針落地可聞。
 
     大約持續五六分鐘,于是奏《蓼莪》三章之樂,這是《詩經·小雅篇·小旻之什章》中,孝子痛不終養的詩。要用笙、笛、簫等管樂器演奏二三十分鐘,然后才復明、啟幃、奏哀樂、舉哀、視饌(zhuàn)。接著全體孝子、孝媳、孝孫們,穿了孝服,手拈浸了油的紅紙煤,點了火,哭哭啼啼,去看那些食物,死者來吃過沒有,吃了多少。據說,有時也會少了一片雞,半塊肉,或者移動過的樣子。至于是不是老鼠、蟑螂乘寂靜時來偷吃,就不得而知了。但在孝子們的心目中,這就是“享”。
 
      由此可知,中國古代的祭祀,是有非常濃厚的宗教色彩,但與西方的宗教祭祀不同。西方的宗教政治是絕對的,只有神,沒有人;中國的古代政治,只是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神與人合一了。研究東西方文化,對于這一點,千萬要了解清楚。幾十年來有些人寫中國哲學史、政治史,往往在這些關鍵地方,說不清楚,認為中國古代的祭祀或神教政治,都是迷信觀念,其實這都是沒有透徹研究而下的斷語。
 
《孟子與萬章》
 
    說到這里,又一個故事來了。五六年前,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來訪問,他問了好幾個問題,中間他提到一個問題,他非常佩服我們《大學》一書的思想,“但是《大學》思想有一個問題”,他說:“我是一個社會學教授,而《大學》中有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間沒有社會思想,這是個遺憾。”我聽了哈哈大笑,然后告訴他,《大學》思想包含有社會思想在內,其中“齊家”即是社會思想。
 
    中國“齊家”的家,不是到教堂中一結婚就成了家的家,那是西方文化小家庭制度的家。過去的中國文化是大家庭制度,有宗族、有祠堂,所謂五世同堂,聚族而居。大家庭固然有許多小毛病,但也有它的好處,像宗族的發展,即由此而起,這是孝道的精神。大家庭制度假使不破壞,西方思想在當年也打不進來,因此,我要重復說一句,“齊家”的“家”就是社會。大家庭制度,是值得必須要研究的。
 
    又如江西人稱“老表”,是最親切、最好的稱呼。其由來是古時候戰亂,江西人很多移民到湖南,許多年后,年輕的后代,還回到江西掃墓,而留在江西的后代子孫,以為是祖宗墳墓被他人誤祭或盜葬,次年預先守候,兩方相見,論起家族上代淵源,認出是表親關系來,而稱“老表”。這個“老表”就說明了宗法社會對血統、家族的重視。如以西方制度電氣化的小家庭,來看我們“大家族”的“齊家”,豈不是大笑話?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清明網(2014-04-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