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中國抬閣之鄉:安陽曲溝抬閣 華夏一奇

2012/4/25 9:39:16 點擊數: 【字體:

    抬閣,就是人們抬著一個用竹木或鐵質材料扎制成的類似“閣”的架子進行表演。“閣”分平閣和高閣,平閣只設一層架子,表演者或站或坐,在上面表演;高閣也被稱為“鐵枝”,制作、表演較為復雜,即在主架上再分上、中、下三架,每架的分枝上分別安排不同的表演者。  

    抬閣多以戲劇和民間傳說、經典故事為表演內容,老百姓喜聞樂見。傳承至今的曲溝抬閣被譽為“華夏一奇”,在中國民間藝術領域影響甚廣。抬閣演出時,“閣” 前有鑼鼓隊和秧歌隊,簇擁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閣”前行,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紛紛前來觀看,場面蔚為大觀。  

    初識抬閣真面目,不禁為上抬閣表演的孩子叫好。早就聽說過抬閣的大名,可并不知道它起源于曲溝。當我們親身感受到這項民間藝術的神奇之處時,禁不住為我們身邊有這樣的藝術瑰寶而感到驕傲。看過抬閣表演之后,筆者有一種很強的直覺,抬閣背后的那些故事一定更有味道。探尋抬閣的往事,揭開抬閣的奧秘,成為我們此行的目的。從安陽市區出發向西,不過一二十分鐘的車程,便進入了安陽縣曲溝鎮。雖然路程不遠,但是要想看到精彩的抬閣表演卻不易。筆者正為這一次能否看到正宗的抬閣而擔憂時,卻見到了一位“福星”。他就是安陽市民間藝術表演團團長、曲溝抬閣的主要傳人——張永順。抬閣能夠走遍全國,就是靠他帶的頭。  

    相請不如偶遇,既然見到了抬閣表演的關鍵人物,自然要好好地和他聊一聊。聽了我們的來意之后,豪爽的張永順直接把我們領到了抬閣基地,這里是曲溝鎮培養抬閣表演人才、制作抬閣表演道具的大本營。 在基地內,張永順首先拿出了去年4月3日中國文聯有關領導和十幾家新聞媒體來曲溝鎮考察的照片,其中最吸引我們的就是那張安陽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抬閣之鄉”時拍下的抬閣表演的照片。  

    從照片上我們只能看到抬閣的一個側面,要想真正了解抬閣,就必須見一見真正的抬閣道具。“一般來說,抬閣的主枝高三四米,最高能到8米。主枝和架子不僅要堅固,能夠承受一定的重量,還要輕盈巧妙,滿足不同造型的要求。同時,抬閣表演要利用道具和表演者的衣服飾品等來遮掩住表演者背后的架子,使觀看者看不到架身,仿佛表演者真的站在空中表演一樣。”張永順邊走邊介紹,帶著我們來到了排練的場地。  

    抬閣表演時,為保證表演者的安全,架子上會有一些長長的飄帶,這不僅是為了美觀好看,還可以通過這些飄帶來維持抬閣平衡,保證表演者的安全。而在抬閣的四周,經常有一些手持長叉的伴隨者。不要小看這些伴隨者,他們手中的長叉可起著大作用,不但要為表演者傳遞道具,在緊急關頭還可以維持閣架的平衡。

    上抬閣表演者多為兒童,兒童體輕,可減輕抬閣的重量,而且上抬閣表演的孩子更受人喜愛,“女孩上過裝,婆家不用相;男孩上過裝,媳婦隨便相”等俗語也說明了這一點。難怪剛才見到的照片上的表演者多是一些孩子,我們還以為這是表演團培養的后備人才,原來他們就是正宗的一線演員。  

    每架抬閣上的表演者一般為兩三個孩子,他們略施粉黛,面色粉紅,表演時結合所扮演的人物特點做出多種表情,并配以動作,顯得人物活靈活現,性格分明。

    看著這些高高豎起的“閣”,我們心里有一種擔憂。一場演出少說也要一兩個小時,10多歲的孩子被固定在上面,可以想象表演的難度有多大,我們不禁為這些在抬閣上表演的孩子叫好。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