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氏詞匯”看中西造詞命名的異趣
2013/6/19 11:17:4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西造詞命名的異趣及其他
2月最熱的名字當屬林書豪,他在不久前舉行的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對戰洛杉磯湖人隊的比賽中,帶領紐約尼克斯贏得四連勝,其中三場是他籃球生涯中的頭三次首發。華裔身世、名校背景,坐過金州勇士隊、休斯頓火箭隊的冷板凳,初露頭角即大放異彩,光芒甚至超越科比·布萊恩特,童話般的經歷令美國球迷為之瘋狂。
兩周的時間里,他的名字以各種形式滲透經濟、生活、娛樂等領域,媒體、民眾創造的“林氏詞匯”層出不窮。如來源于insanity(瘋狂)的Linsanity(“林”瘋),來源于sensational(轟動)的Linsational(聲名“林”動),來源于inspiration(鼓舞人心)的Linspiration(“林”舞人心),又如描述林書豪帶來的相關產業升溫的詞匯Lindex(林指數)、Lindustrial(林工業)等等。
無獨有偶,中國網友以名人之名造詞的創意似乎從未停止過。自從一位旅人途經廈門,偶見“陳罐西式茶貨鋪”并拍照留念上傳到微博,“張柏芝士蛋糕房”、“吳彥祖傳老中醫”、“周潤發廊”等拿明星開涮的“個體戶”應運而生。自從許嵩把新專輯命名為《蘇格拉沒有底》,“亞里士多缺德”、“愛因斯不舒坦”、“柏拉圖個啥”等被涮開的哲人、科學家紛紛涌現。
這是一個人們熱衷于命名的時代。對比“林氏詞匯”與中國網友創造的“明星體”、“哲人科學家體”可發現,兩種造詞法的創造者趣味差異十分顯著。“林氏詞匯”因誕生于林書豪的一鳴驚人而具有某種春秋筆法的意味,新生的一系列詞匯開辟了新的歷史表述方式,當一個名字進入詞匯,它不僅是字母的拼合與語音的置換,還隱喻了某種公共價值的認定與時代精神的標舉,“Lin”一詞所象征的奮斗以堅守夢想、隱忍以等待機遇等精神內涵被以“林氏詞匯”的形式永久地記錄在人們的時代話語體系中。而“明星體”卻更像一場利用同音字拆了東墻補西墻的文字游戲,充滿商業氣息和狂歡色彩,創造者可謂相當有經濟頭腦和娛樂精神。以涮明星的名字(他們未必有多好的名聲)來獲取(預設或想象中的)有商業回報的關注,以涮哲人、科學家的名字來獲得某種(無意識的)口頭反叛的愉悅,兩種群體意識或許是這些名字背后值得我們反思的時代弊病。
曾幾何時我們的時代變遷已經很難用5年、10年這樣準確的數字來加以丈量,今天為時代計數的或許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名字,這是一個巨大的、瞬息萬變的舞臺,一個又一個名字迅疾登場和謝幕,或光彩奪目,或丑陋難當,若干年后當我們念起他們,將會猶如一場歷史的盛大巡禮。所以今天可以在社會、國家、世界、歷史層面被指稱的名字其實并不只是名字,喬布斯、霍金、特朗斯特羅姆,他們均象征著某一領域的巔峰,每一個名字背后蘊藏著豐富的價值場、歷史判斷以及人類的理想彼方。回看我國近來涌現的名字:念及李剛當思二代之痛,言及小悅悅可追冷漠之傷,但愿活躍在我們日常話語中的并不僅僅是以聲色娛人的小丑們,還有這個時代最應被永久銘記的關于社會、現實與民生的名字。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2-02-27 作者: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