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官渡之戰
2013/6/19 15:13:3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多少年來,人們談論“三國”故事,往往帶有“尊劉抑曹”的傾向性,這與封建的正統主義思想大有關系。劉備姓劉,是漢朝皇帝的本家,就受到人們的尊崇;曹操是漢室大臣,獨攬了朝政,他的后人又最終替代了劉姓皇帝,改國號為“魏”,于是就遭到輿論的貶斥。
其實在東漢末年,皇帝成了傀儡,有權勢的臣子,或者在朝專政,或者在外擁兵,都沒把皇帝當回事,不過都假借“保護天子”的名義,討伐對方。這官渡之戰的雙方——曹操和袁紹,就代表這兩種勢力。
曹操自殺了董卓、滅了呂布,聲威大震,成了炙手可熱的漢大丞相。帳下的文士如孔融、郭嘉、荀或、程昱,武將如夏侯敦、曹仁、張遼、許褚,皆為佼佼之才。正待平定中原,統一天下。忽然消息傳來:坐鎮河北的袁紹興師討伐,一場惡戰勢不可免。
聲討曹操的檄文,貼滿許昌的大街小巷,曹營的將官,也煩躁起來,再看曹操,卻是連日閉門不出。這天時近中午,許褚、張遼兩位將軍,來到相府,求見丞相。
門官擋駕,說:“丞相患頭風病,眩暈不止,不能會客……”
許褚急得跺腳。張遼說:“讓我們進去探望一下病情,可以么?”
門官只是搖頭:“丞相要怪罪的!"
這時里面侍從出來傳話:“丞相請客人二堂敘話!”
曹操的病不是裝的,他臉色發暗,眼睛難得睜開。一見許褚、張遼便問:“袁紹興兵,你們怎么知道的?”
許褚從袍襟里掏出檄文,說:“街上都是這種東西!"曹操正待接過,張遼攔住說:“這篇檄文,言語刻毒,辱罵丞相,不要看了。”曹操苦笑一下,說:“袁紹興兵我都不生氣,還怕挨罵么?”說著接過檄文就看。這篇檄文,乃袁紹帳下記室陳琳所作。文字犀利,語氣逼人,歷數曹操的出身經歷,羅織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種種罪名。曹操默讀一遍,冷汗涌出,頓時一身輕松,病也沒了,不覺呵呵地笑起來。他說:“這個陳琳,撰文罵我,卻醫好了我的頭風,真該謝謝他!”二將請示御敵之策,曹操并未正面做答。這時,侍從來報,說:“袁紹的謀士許攸來訪。”
曹操送走二將,迎進許攸。許攸人在中年,文人氣質,能言而不乏誠摯,敦厚而內含機敏。曹操以舊友故人的身份設酒款待,他卻不回避為袁紹做說客的使命。一番寒暄,話歸正題。曹操問:“老夫與袁紹交鋒,誰勝誰負,先生有預見嗎?”
許攸道:“依我看袁紹必勝。”
曹操沉著地笑笑,說:“請道其詳。”
許攸說:“我主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擁有青、幽、并、冀四州的疆土,雄兵百萬,不是虛夸。帳下有田豐、沮授、逄紀、審配等出謀劃策,顏良、文丑、張邰、高覽、淳于瓊等勇冠三軍。袁公振臂一呼,天下諸侯無不響應。而丞相你只有許昌彈丸之地,兵力怕是不足十萬。論資望、實力,樣樣不及袁紹,若敢與之爭鋒,豈不是自取滅亡么?”聽他談論時,曹操不住點頭,待他說完,曹操認真地發問:“依你之見呢?”
許攸道:“若肯聽我愚見,丞相不如歸順那袁紹,憑您的才干,封侯不在話下。”
曹操大笑起來,笑得許攸有些尷尬。曹操說:“子遠(許攸的字)哪!老夫若為個人的名位,倒可以投降,無奈身已許國,不能不為天下蒼生著想。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于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更非明主,我曹操豈肯依附他!”
許攸說:“袁、曹交鋒,勢力懸殊,丞相不可過于自信。”
曹操鄭重地告訴許攸:“袁紹的致命傷在于縱容豪強大戶,欺壓小民百姓。豪強之間,爾虞我詐,民怨日深,禍患難平。曹某勢力雖小,但主張壓制豪強,扶植小民。許昌一帶興修水利,推行屯田制度,深得民心。平民百姓決不會擁戴袁紹那樣的人來占據許昌的。誰勝誰負,你我拭目以待。”
這些話說得許攸有些動心:自己曾為袁紹征糧籌款,那些豪強大戶如審配之流,縱容家人抗交糧稅,向小戶轉嫁負擔。袁紹得知也不以為怪;這次出使,見許昌一帶臣民富庶、市井繁華,也許曹操說得不差。想到這里,他感到勸降無效,只得起身告辭。
“子遠,”曹操說,“我料定袁紹敗滅為期不遠,先生大才,何不留下來共同成就大事?”
“不!”許攸搖頭說:“攸多年跟隨袁紹,兩軍交鋒,我要助他一臂之力。”
“哦,請問怎樣助他?”曹操饒有興趣。
“勸他壓制豪強。”許攸認真地回答。
曹操點點頭,卻又提醒他:“那樣做,你在袁紹那里就無法立足了!”
“這……”許攸遲疑一下,又掩飾地說,“自有袁公作主。”
曹操命人取良馬一騎、錦袍一襲,贈給許攸,親自送出府門,再三叮囑:“如果在袁紹軍中有不得意處,千萬來投我,自會誠心相待。”許攸十分感謝,但輔佐袁紹的初衷不愿改變,辭謝了曹操,上馬離開許昌。
許攸去后不久,袁紹派大將顏良為先鋒,率精兵十萬,攻取白馬坡,曹操親自引兵十五萬,擺開戰場。當時,關羽正在曹營,應邀上陣,為曹操斬了顏良,曹軍出師獲捷。
隨后,曹操又在延津,用糧草、馬匹為誘餌,賺殺了袁紹的另一名大將文丑,力挫袁軍的鋒芒。
袁紹連傷兩員大將,十分氣惱。親自點動七十萬人馬,浩浩蕩蕩渡過黃河,直逼曹軍駐地——官渡。只見曹營寨門緊閉,旌旗飄揚,袁紹在馬上高呼,要曹操到陣前答話。
不一會,寨上敵樓站出一個人,氣度雍容,不矜不躁,正是丞相曹孟德。他拱手為禮,說:“袁公駕到,曹某失迎。在此專候多時了!”
袁紹卻沒有這番客套,張口就罵,意在討戰。曹操說:“先施禮,后交鋒,這是我的規矩,仗么,有你打的,怎會讓你白來一趟呢?”于是,袁、曹兩軍擺開陣式,大戰一場。袁軍兵多將廣,來勢兇猛;曹軍以一對十,暫居下風。
曹操堅守營寨,袁紹使人輪番攻打,未能攻破曹營。兩軍相持一月有余。曹軍人力匱乏,糧草不濟。有人主張放棄官渡、退守許昌,但曹操自己卻另有遠見:袁軍長途遠征,不能久持,再堅持一月,形勢必有變化。他一面布署堅守營寨,一面派人回許昌催糧。不巧,催糧的差官被值哨的袁軍捉住,押到許攸帳中。
許攸看了從俘虜身上搜出的書信,知道曹營缺糧的內情,覺得非常重要,于是帶了書信,來見主公袁紹。
袁紹無驚無喜,神色淡然地看看這封信,說:“我知道了。”
許攸忙問:“主公,曹營缺糧是個機會,我們怎樣打算呢?”
袁紹反問許攸:“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許攸:“分兵攻打許昌。”
袁紹冷笑一聲,盯著許攸:“這是曹操的調虎離山計吧?”
許攸見袁紹這種神色,很是茫然……
袁紹說:“前者命你出使許昌,曹操贈你良馬、錦袍,有什么大事相托嗎?”
“……”許攸聽懂了,袁紹在說自己背主求榮,替曹操散布假情報引他上鉤,許攸覺得蒙受了奇恥大辱,他跪下表白:“貪賄叛主,非許攸所為,望主公詳查之后,公正處置。”
袁紹氣猶未消,指著許攸說:“我早就懷疑你了!近來我命審配去你家鄉征糧,你的子侄有意抗拒,審大夫已將他們下獄論罪。等我把你的事查清,再來懲治你!"
袁紹不由申辯,讓軍士把許攸轟出大帳。
許攸傷心地回到自己的營房,想著自己多年與袁紹共事的情景,又想起曹操對袁紹的評說,他恨自己不識人,才有如此下場!憤怒之際,他撥出佩劍,對準自己的胸口……突然,一位親隨老軍卒繆誠闖進房來,他奪過佩劍,抱住許攸,說:“老爺何必尋此短見?袁紹驕橫,不辯忠奸,自無好下場,曹公能禮賢下士,老爺就該去投奔他,何必坐等禍來呢?”許攸沉吟一刻,吩咐:“備馬!”
在迷茫的夜色中,許攸騎馬離開袁營,直奔曹操營寨而去,中途,他遇上袁軍的糧車,源源不斷地駛向烏巢糧庫,一條絕妙好計,在許攸心中生成……
因為許昌方面沒有消息,曹操悶坐在帳中,愁眉緊鎖,忽聞許攸來投,甚是歡喜,親自出迎。“唉!許攸長嘆一聲,說:“不聽丞相勸告,落得家破人亡,如今單身來投,好不慚愧!”曹操好言撫慰,又說:“子遠此來,必能助我破袁。”許攸徑直問道:“軍糧還充足么!曹操一怔,回答說:“夠一年之用。”
許攸笑笑,說:“未必吧?”
曹操改口說:“半年還是可以的。”
許攸站起身來,說:“告辭了!”
曹操攔住他,問道:“為什么要走?”
“丞相”,許攸嚴肅地說:“我真心來投,還要為你獻計,你怎么欺騙我?”
“子遠”,曹操解釋道:“軍中機密,勝負攸關,真不敢輕易說出,我們的軍糧,將夠三個月用。”
許攸笑了,他說:“人言曹公多詐,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曹操屏退左右侍從,附耳密告許攸:“糧已用盡了!你可有救急妙策?”許攸點點頭,也想捉弄對方一下,故意說道:“有人向袁紹獻計,說曹營糧草將盡,應分兵攻打許昌。”
“啊!"曹操大吃一驚,盯住許攸,思索有傾,忽地笑了,說:“此人這條毒計,袁紹未必采用,是吧?”
許攸不解,問道:“您怎么知道袁紹不用呢?”曹操瞇起眼睛,指點著說:“袁紹若是言聽計從,你也不會到這兒來了!”
說罷,二人和解地大笑起來。許攸說:“丞相無糧,袁紹卻有;距此僅四十里的鳥巢,便是袁軍屯糧之所,守將淳于瓊好酒貪杯,丞相及早差人扮做袁軍將士,潛入烏巢,燒掉袁紹軍糧,官渡一戰即可告捷。”曹操聽罷,深施大禮向許攸道謝,說:“僅此一計,勝過雄兵數萬啊!”
曹操與許攸,詳細安排了鳥巢燒糧的行動計劃:次日黃昏,由曹操帶領張遼、許褚、夏侯悖、夏侯淵、曹仁、李典、徐晃、于禁及五千馬步軍土,打著袁軍旗號,束草負薪,向烏巢進發……半夜,火光四起,煙霧彌空,袁家官兵哭嚎驚竄,曹軍將士吶喊追殺。官渡之戰局勢陡轉……這場戰爭,此時才定勝負:袁紹大軍或死或降,余者四處逃散,袁紹只帶八百多人渡河奔命;曹操大獲全勝,回許昌慶功。(原標題:官渡之戰)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 2003-07-25 作者:丁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