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的故事之六:黃帝的長生和子孫
2013/6/20 9:48:30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第六節(jié)黃帝的長生和子孫
據(jù)漢朝方士們的說法,黃帝最后登天成了神仙,《史記》有這樣一段記載: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又說: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方士拿這套話騙漢武帝,取眼前的富貴。他們并不愿意步黃帝的后塵。他們不了解成仙的真義。黃帝死時雖沒有龍迎,內(nèi)心也不會有什么痛苦,百姓也會仰天而號。仙本不是肉眼看得見的,黃帝自從他但為人所知不為人所見的那一天就成了神仙。他不是長生在天上,而是永生在后人的心里。他修煉的方法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許多話:他的政教和制作。他的精神永存,肉體和衣冠差不多,群臣把它埋葬起來,陵墓在橋山。現(xiàn)在有三個橋山:一個在陜西中部縣西北,下邊有一條河穿過,所以叫橋山,上邊有黃帝陵。一個在察哈爾省涿鹿縣。歷代祭黃帝的大半到陜西,也有到察哈爾的。還有一個橋山在山西襄陵縣東南四十里接曲沃縣界,下邊有很幽深的一個石洞,山蓋在上邊像一座橋,這里卻沒有黃帝陵的傳說。不過據(jù)我們前面講的黃帝活動的地域看,這一個橋山最可能是他埋骨所在。黃帝死后,這個部族綿延推廣。他的本部落似乎失掉了共主的地位。古記載上說他以后有名的君主有少昊、顓頊、帝嚳,又說他們都是黃帝的子孫,《大戴記》說:
黃帝居軒轅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氏,產(chǎn)青陽及昌意。青陽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謂之昌濮氏,產(chǎn)顓頊。
又說:
黃帝產(chǎn)玄囂,玄囂產(chǎn)蟜極,蟜極產(chǎn)高辛,是為帝嚳。
這里說的父子,其實是祖先和苗裔。或者其中有些名字失傳,或者這里面的名字是一族的名稱,代代相同。玄囂這個人,《史記》上以為就是青陽,后來更以為他是少昊。其實少昊是在黃帝東邊一個部族的君主,或者黃帝的后裔有一部分遷到少昊那里,也叫少昊。除了昌意和玄囂外,黃帝還有二十三個兒子,一共二十五個兒子,有姓的十四人,分為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顓頊為一時共主,帝嚳繼之,他們兩個人代表黃帝子孫的兩大支。顓頊偏居西方,他似乎繼續(xù)黃帝的余烈向西發(fā)展和苗黎沖突。帝嚳偏居東方,帝嚳的子孫有四支:留居東方的一支是帝摯,是他的正支,一支是商部族。西遷的有住在現(xiàn)在山西南部的唐族,有后來一直到陜西的周部族。顓頊的子孫,有住在現(xiàn)在山西南部的虞部族,有住在河南西部的夏族,還有自東北到西南散居各處的昆吾、參胡、彭祖、云鄶人、曹姓、季連。季連是楚國的祖先,秦是商朝的別支。這個子孫繁衍、族姓眾多的部族,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的骨干。(原標題:黃帝的故事之六:黃帝的長生和子孫)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人民網(wǎng)-河南視窗 2008-03-19 作者:錢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