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劉秀的傳說

2013/6/21 9:14:51 點擊數: 【字體:


    王莽篡位,劉秀不服,在南陽起兵造反,屢戰屢敗。后來劉秀來到懷縣扎下根據地,形勢有所好轉,但因為勢力弱小,打不過王莽,還是被王莽在這一帶經常攆來攆去,懷縣這一帶村莊劉秀都逃過難,很多村名都與劉秀逃難有關,懷縣(今武陟)西部的東陶、西陶、小陶、大陶等村都是當年劉秀逃跑過的村子,記錄了劉秀逃跑的歷史。原來寫為“東逃”、“西逃”、“小逃”、“大逃”,后來文人覺得“逃”字不雅,才改為“陶”字的。還有東白水、西白水,傳說是劉秀領兵逃跑,人人跑得口干舌渴,倉慌間掘地出泉,救了性命,后人將東泉、西泉拆開字念成東白水、西白水。還有石荊村,傳說劉秀被追得無處躲藏,只好不怕石頭拉、荊棘扎,隱身在石頭堆荊棘叢中,才躲過了王莽的追兵,后來形成村莊叫石荊。還有最驚險的一次,劉秀眼看就要被王莽追兵抓住,絕望地閉上了眼睛,藏在了小陶村村北破土地廟里的神像后面,渾身蜘蛛羅網,憋住氣,一動也不敢動,奇跡般地躲過了追兵。劉秀萬分慶幸,登基后立即重金修建此廟,賜廟名為護國廟,建武25年又擴建為護國寺。
  
  后來劉秀在懷縣一帶勢力由弱變強,逐漸變成了劉秀攆王莽,就在懷縣建立了行宮,稱為懷宮,將懷縣城稱為懷都,作為戰時大本營,派吳漢、鄧禹、姚旗、馬成等十一位大將圍攻洛陽,最后滅了王莽,坐了天下。
  
  劉秀登基后,認為懷縣(今武陟土城)南臨黃河,北依太行,沁水中流,河渠通達南北,實為水運之要道,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再加上念念不忘老根據地之深情,于是經常來懷宮居住。
  
  劉秀深感王莽之亂皆因不孝不忠而起,先有孝子才會有忠臣,為了漢室江山永固,他決定以孝治天下,遂下旨征集天下孝子典型以教化子民。
  
  漢建武三年冬,懷縣蔡莊人蔡茂由廣漢太守調升司徒,到行宮覲見劉秀,與懷縣縣令董宣共同舉薦董永賣身葬父的孝行,劉秀也拍了拍腦袋,想起了董永:王莽攆劉秀,一直攆到懷縣。劉秀在懷縣東逃西逃,有一次,劉秀和祭遵見四面都是王莽的新軍,就躲在蒿草下邊。王莽兵馬找不見劉秀,將軍問:“那棵蒿下邊是啥?快去看看。”當時董永正在那里采藥,大聲吆喝說:“蒿底下只有倆老窩瓜。”王莽的兵馬走了,劉秀、祭遵逃脫一劫,到董永家里住了三天。武陟有句歇后語:蒿底下藏窩瓜--大不射意。射意就是注意、意外,與文言“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同義。說的是想不到藏在蒿底下的劉秀能當皇帝。當蔡茂說到董永就住在護國寺北面的小董村時,劉秀一錘定音,立即召見董永,封其為孝廉,并于農歷十一月初十日下旨褒獎董永為天下孝子之楷模。從此,董永孝行名傳九州,流芳百世。
  
  自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朝廷以孝治國,推行舉孝廉制度,天下孝者眾多,劉秀下旨后,各地舉薦如云,為什么劉秀單單從懷縣拔取董永進行表彰呢?這不是隨意的封賞,而是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懷縣是劉秀的老根據地,劉秀依靠懷縣百姓掩護、支援才由弱變強,得了天下,他對懷縣情有獨鐘,也很想表彰一個懷縣人的代表,以示對懷縣百姓的情感回報。
  
  第二個原因:懷縣乃京畿近地,作為陪都,緊挨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洛陽,便于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的總結表彰、行文、宣傳推廣等工作。一句話,便于操作。
  
  第三個原因:董永不光久有孝名,賣身葬父事跡突出,而且行醫行善,年已五十六歲,在這一帶知名度極高,深得民心,民眾已把他看成是窮人的代表,有很強的影響力、號召力,這是其他孝子所不能具備的。
  
  第四個原因:舉薦者得力。蔡茂政績突出,精明能干,善于揣測圣意,很受劉秀信任,因此由廣漢太守升為司徒,董宣任懷縣縣令,能經常來行官見到劉秀,董宣足智多謀,辦事果斷,很受劉秀贊許,后來升其為洛陽令,此二人在劉秀面前說話是很有分量的。蔡茂想舉薦個懷縣故鄉人,董宣想舉薦個自己所轄的懷縣人,二人所想,不謀而合,因此才會一唱一和,共同舉薦懷縣人董永,而不會去舉薦其他地方的孝子。
  
  第五個原因:這也是決定性的原因,董永是劉秀所修的護國寺北邊緊鄰的小董村人,劉秀在危難關頭也得到過董永的救治和幫助。劉秀打江山時依靠護國寺遇難呈祥,坐江山時同樣也希望依靠護國寺附近出個孝子典型帶動全國多出孝子,所有孝子都進而成為忠于自己的官吏、兵將,以保漢室江山永固。
  
  在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中,除舜以外,名氣最大的也只有董永一人,這也是與光武帝劉秀的用力表彰、推廣分不開的。(原標題:劉秀的傳說)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民間文學網 2010-08-25 作者:孫巨才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