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安平殷富時期的皇帝——漢明帝劉莊

2013/6/21 15:49:42 點擊數: 【字體:


    漢明帝劉莊(28—75年),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個兒子,為東漢第二個皇帝。他在位18年,繼承和發展了劉秀治國的策略,使社會不斷發展,被史學家譽為"天下安平,百姓殷富"的時代。 

  一、神童少年 

  漢明帝劉莊的母親是陰麗華,她是劉秀的結發夫妻,所以劉秀非常喜歡她,寵愛無比,就是出征也要帶著她。建武四年(28年),劉秀出征帶著陰麗華前往,到了元氏(今河北元氏縣西北)時生下了一個兒子,名為劉陽,這就是后來的漢明帝劉莊。據說,陰氏生產時,紅光照映四壁,劉陽出生時赤色頸項,頗像堯帝。劉秀非常喜愛,也感到奇異。10歲時,他就能背誦和理解古典名著《春秋》,劉秀覺得這個孩子了不起,簡直是神童。建武十五年(39年)四月,被封為東海公,十七年(41年)十月,進爵為東海王。十九年(43年)六月,立為皇太了,改名為劉莊,時劉莊16歲。這樣,劉莊就一直跟隨在劉秀身邊。劉莊立為皇太子后,劉秀以大經學家桓榮博士為他的老師,教授古文《尚書》,劉莊認真學習,深刻鉆研,不久,就精通了《尚書》。 

  劉莊本身就聰慧靈敏,機動靈活,善于觀察與分析事物的內在聯系,加上在劉秀身邊,又增加了才干。建武十五年(39年),劉秀下令,清查天下的田畝與戶口,并命各地長官進行匯報。陳留官吏在上奏時,奏本上有小字,劉秀親視,只見:"潁州、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 "劉秀召集高層官吏商討,問其故,皆閉口無答。劉莊在帷幕后說:“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喻制,不可為準。”這時,劉陽才12歲。會后,劉秀派虎賁將詰問吏,果然如劉陽所說。劉秀大為驚奇。一個12歲的孩子竟看出問題的所在。劉秀對這個東海公產生了很深的印象,內心覺得他將來必有治國的才能。建武中元二年(57年)二月,光武帝劉秀去世。是月,劉莊以太子身份即皇帝位,這就是漢明帝。 

  二、整肅朝政 

  漢朝劉氏天下是在戰爭中創建的,漢高祖劉邦是大漢帝國的創始人,他稱帝之后,殺死了一批功臣,反叛者一個個被鎮壓下去了。但治國還需要一套辦法,靠高壓政策只能維持一時,而不能解決長期的問題。西漢后期的幾位皇帝,皆大權旁落,外戚執政,最終導致了王莽專權,以“新”代漢的結局。王莽改制失敗后,全國動亂,起義不斷,以王莽被殺而告終。然而在這場大動亂中,國家的法制,一切禮儀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劉秀稱帝,統一全國,也基本上是靠戰爭來進行的,全國統一后也采取了許多重大治國措施,使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這與他的權威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出現了“光武中興"的大好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文臣,還是武將,誰要是結幫拉旗,另立爐灶,其結果只能是被消滅而告終。況且,劉秀己將大多功臣只列侯而不執政,解除了兵權,宮廷內能與劉秀抗爭的人幾乎不存在。所以,盡管法制與禮儀還沒有恢復起來,但劉秀在朝廷內,仍然是鶴立雞群,至高無上,無人敢于并行并坐。而劉秀死后,劉莊剛剛即位,情況卻不相同,前來奔喪的諸王與大臣,毫無法度,朝廷里一片亂哄哄。明帝的兄弟們在宮殿并肩而坐,根本沒有把這位30歲的新皇帝放在眼里;实蹎适率羌笫拢仁菍匣实鄣乃徒K,又是樹立新皇帝的權威。為了改變這種不倫不類、雜亂無章、無法無度的況狀,明帝劉莊命令秉性剛直、舉止威儀、執法如山的太尉趙票主持光武帝的喪事。趙嘉受托之后,持劍入朝,將與明帝并坐在一起的諸王一個個請下殿階,加入到了大臣的行列里,以辨君臣之別,沒有一個王子敢于鬧騰起來。后又整頓宮衛制度,王宮官吏不得隨便出入禁宮,又制定了一套禮儀制度,文臣武將與王子王孫必須遵守,使宮廷的秩序才逐步安定下來。 

  明帝劉莊對左右的官吏,以至三公九卿重臣,要求的都很嚴格,每有過錯,就當面指出,批評嚴厲。永平朝的吏治,被史學家們所贊揚,這是明帝繼承劉秀大業、繼續發展創新“光武中興"大好局面的關鍵所在。 

  三、協調關系 

  劉莊稱帝,非同光武,又異同于長子即位的封建傳統。他的繼位除了他本身的才能外,還與“子以母貴”密切相關。他是在其兄劉強被免除太子后而繼位的,又是在皇子中排行老四。所以,他的即位登基,就引起了一些兄弟們的不滿。光武帝劉秀在世時,無人敢鬧,而劉秀去世后,這個矛盾就暴露出來了。首先跳出來鬧騰的不是原皇太子劉強,而恰恰是他的同母弟弟山陽王劉荊。在劉秀去世之后,劉荊偽造大鴻臚郭況(郭皇后的弟弟,劉強的舅父)的手筆,寫信給原太子東海王劉強,勸其發兵奪取政權,取代明帝。劉強心里很清楚,他被免除太子,是因為母后失寵的結果,況且他自已反復請求父皇而自愿離開太子位的,這與其弟劉莊無關,還是要維護父皇在世時的決定。所以,他接到這封信后,很惶恐,又毫不猶豫地解其送信的使節及信件押送到京城洛陽,交明帝劉莊查辦。估計當時劉強不可能知道是劉荊所為,還以為是自己的舅父之意。明帝劉莊看完信后,進行暗中偵查,如道信件確是劉荊所為。但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騷動,明帝將劉荊這一重大案件壓了下來,密而不發。 

  劉莊即皇帝位的第二年,改元為永平。永平元年(58年)五月,東海恭王劉強有病,劉莊聞后,立即派遣使者及太醫乘驛馬速去看病,車馬絡驛不絕。明帝劉莊下令沛王劉輔、濟南王劉康,淮陽王劉延,前去東海國首府魯城探望劉強的病情,戊寅(二十二日)劉強病故。臨終,上疏謝恩,書中說:“我自己既然是短命,留下的孤兒寡母還要讓皇太后和陛下操心憂慮,誠悲誠慚!我的兒子劉政還是個幼童,猥當襲臣后,但這必定不是保護他的萬全之計,我請求將東海國復為東海郡。今天下新罹大憂,望陛下加倍供養皇太后,多進御餐,臣強困頓衰頹,言辭不能盡達,愿一并謝別諸王,想不到我們永遠不能再相見了!”明帝覽后放聲大哭,跟從太后出津門為劉強舉哀。派大司空持節督辦喪事,贈送以殊禮。又下詔,令楚王劉英、趙王劉翱、北海王劉興及在京的親戚皆去參加葬禮。明帝追念惟劉強深執謙儉,不欲違背他的原意實行厚葬。于是特詔:“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農足斂形,茅車瓦器,物品少于通常的制度,以此顯示東海王卓爾不群獨行特立的志節。”將作大匠留在東海國興建王陵祭廟。劉莊與劉強是異母兄弟,雖太子移位,但始終關系很好。 

  明帝劉莊為太子時,就很遵守禮儀,對其生母陰皇后非常尊重孝敬。對郭皇后同樣尊重孝敬,取得了朝臣們的贊譽。郭皇后少子劉焉,前封為中山王,太后尤愛,故獨留京師洛陽,劉莊即位后,如諸王就國,賜以虎賁、官騎,恩寵尤厚,可以往來京師。明帝對陰、郭二氏家人,同以禮相待,每事必均,數受賞賜,恩寵俱渥。 

  漢明帝劉莊在冊立皇后與太子的問題上,也不同于歷代帝王。永平三年(60年)二月甲子日,劉莊冊立馬氏為皇后,皇子劉炟為皇太子。馬氏,史記失其名,《后漢書·后妃傳》中稱馬某,后人以“某"為其名。她是劉秀時期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父親、哥哥、母親相繼去世,她忍著悲痛,與年邁的祖母一道支撐著這個不幸的家庭。馬皇后聰慧勤勞,心底善良,身材修長,亭亭玉立,豐姿裊裊,眉清目秀,容貌秀美,祖母十分喜愛,曾給她算過卦,言說她必有大福大貴。當時馬家已經失勢,生活難以維持。她的堂兄聽說馬氏常受權貴們欺凌,便上書請求光武帝劉秀,讓馬援之女入宮。建武二十七年(51年),馬皇后被選入太子宮,這年她才13歲。馬皇后入宮之后,小心謹慎,舉止大方,用心侍奉陰皇后,陰皇后特別寵愛她。建武中元二年(57年)太子劉莊即皇帝位,封馬氏為貴人。劉莊也非常喜歡她,這時,她已19歲了,長得越發漂亮,宛若出水芙蓉。她的姨妹賈氏也被選入后宮中,曾為明帝生了一個男孩,馬貴人常去賈氏那里玩耍,非常喜歡這個男孩。 

  馬貴人入宮十多年來,宮廷上下一片贊揚聲。她有淑德,性正直,不謀私。永平三年( 60年),大臣們聯名上奏,請立馬貴人為皇后,明帝尚未表態。立后是宮內的一件大事,皇后是一國之母。陰太后對明帝說:“馬貴人溫良恭儉,德冠后宮,我看她是最合適皇后人選。”明帝也有此意,遂立馬貴人為皇后。這時馬氏還未生子,明帝劉莊說:“人不一定非得親自生兒子,就怕愛心不夠,養護不周。"又立賈氏所生皇子劉炬為太子,由馬皇后精心撫養教育,太子對馬皇后也很孝順母慈子愛,始終親密無間。馬氏身為皇后,六宮之主,愈自謙讓,好讀書,樸素節儉。從不為娘家人謀私利。馬皇后一直未生育,感到很內疚,對不起明帝的恩寵,又覺明帝子嗣不多,每當看到后宮有漂亮賢淑的宮女,想方推薦給明帝、宮女們陪伴了明帝,她總是慰問與接見。明帝十分感動與敬重她,兩人相親相愛,始終不衰,至死不渝。太子劉炟對馬皇后的慈母之情,始終如一。馬皇后善始善終,成為中國歷代后姐中的一位賢后。明帝劉莊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盡善盡美的。所以,永平年間后宮內基本上是平安無事,安定團結,這在歷代王朝中也不多見。 

  在用人問題上,明帝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衡量各種力量的代表人物,按影響大小、才能高低作了協調,目的在于緩和矛盾,鞏固中興成果,穩定社會秩序,加強統治地位。明帝即位之時,委任開國元勛高密侯鄧禹為太傅,同母弟東平王劉蒼為騁騎大將軍,光武朝太尉趙熹保留原職。劉蒼謙讓,懇辭不任。推薦西曹援齊國吳良,明帝不許,并說:“薦賢助國,宰相之職,蕭何舉韓信,設壇而拜,不復考試,今以良為議郎。” 這樣,在光武帝剛剛去世之時,使宗室、功臣、官僚集團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增加了政權的穩定性。 

  明帝登基之后,不忘功臣,他首先調整了中央高層領導機構,穩定了政權。同時,他還認為建國中興不易,艱難坎坷,常思念功臣。永平三年(60年)二月,詔令圖畫二十八將于南宮云臺。以鄧禹為首,次馬成、吳漢、王梁、賈復、陳俊、耿拿、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堅鐔、馮異、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萬修、蓋延、邳彤、銚期、劉植、耿純、藏宮、馬武、劉隆。這就是后人常說的劉秀起兵打天下的二十八宿將。明帝又加上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四人,合稱功臣32人。惟獨沒有伏波將軍馬援。這是因為馬援之女己為皇后,故沒有列入。這是明帝的卓見,也可能是馬皇后之意。明帝登基不久,就懷念建國功臣,突出建國功臣,贊揚建國功臣,其意義非凡。這在歷代帝王中也是不多見的。這對于教育當代以及教育后代的皇子皇孫、文武大臣、皇親國戚均有重大意義。 

  四、內外兼使 

  漢明帝劉莊,少小聰穎,精明肯學。任太子之時,己能獨立思考,正確觀察周圍事態,養成了分解處理問題的能力。他稱帝后,能親躬政務,朝內大小事情,都要過問。一日,明帝賜給西域使者絲綢10匹,負責登記的尚書郎記為百匹,并將記錄轉給大司農入賬。明帝查看記錄簿發現這一錯處,大怒,急召尚書郎重新進殿,問清責任后,就要當場施以重重罰,命令左右,將其按下,親執大棒,狠狠揍打。尚書臺的長官司鐘高意在宮外聽說后,急忙進殿,叩首求情,說: “此過乃小失,不足以施重罰,郎官是我的部下,陛下要處罰,就處罰我好了,也好懲戒百官。”明帝的怒氣才慢慢地平息下來。永平三年(60年)六月,明帝以事向郎官藥崧發怒,要杖撞之。崧走入殿下,明帝更怒,惡言說: “藥郎出去!” 藥崧乃說: “天子穆穆,諸侯皇皇,未聞人君,自起撞郎。"明帝聽后,赦免了他。這兩件事,很快傳至宮內外,文武大臣聽了都很震驚,朝廷莫不恐俱,辦事小心謹慎,恐伯受到明帝的責罰。自此,不僅朝廷是這樣,下級官吏辦事亦加謹慎,也怕愛到上司的責罰。由于永平吏制謹嚴,政績效果也很明顯。 

  漢平帝時,黃河、汴水決堤而出,泛濫成災,久而未修。建武十年(34年),光武帝準備發眾去修治,浚義縣令上言,說百姓久經戰亂,生產尚未恢復,不宜興役,劉秀故而停止。其后,汴水東侵,日益愈甚。黃河水道又南移,改從東宛(今山東境內)入海,由于沒有堤防約束,下游常常泛濫成災,充、豫百姓怨嘆。為了解除水患給百姓帶來的災難,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有人推薦東浪郡(今朝鮮平壤市南)人王景是水利工程專家,可以治水。永平十二年(69年)四月,明帝下詔令王景與匠作謁者王吳,率數十萬眾修建汁水堤防,自滎陽東至千乘?谇в嗬铮锪⒁凰l,使水閘之間的水更相回流,無復潰漏之患。永平十三年(70)四月,汴渠成,黃河與汴水分流,復其舊跡。黃河受其新堤的約束,才通流入海。經過軍民的共同努力,終于制服了黃河之患,自漢平帝六十年以來的河患,至此方息,為民除了害,百姓安居樂業。農業生產很快地恢復與發展起來。明帝對此項工程十分重視,四月辛巳,他親臨滎陽,巡行河渠,高興地乘船渡河,登上太行山峰,了望河洛大地,俯視洛陽川。中州大地,一片繁忙景象。同時,漢明帝還發布詔令,賜天下民爵,安頓流民,減免刑罰,照顧鰥寡孤獨,最大地緩和了社會矛盾,發展社會經濟。史學家給永平時期以高度的贊賞,其贊說“是時,天下安平,人無搖役,歲比豐收,百姓殷富,粟斜三十,牛羊遍野。”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這不能不說,與漢明帝治國策略有著密切的關系。 

  永平時,全國己安定,經濟己恢復與發展,是“光武中興”中的盛世。這時國力比較 

  強大。所以,明帝在周邊游牧民族侵擾中原的問題上,采取了進攻的戰略。永平八年(65年),北匈奴騎兵進攻河西諸郡,焚燒城邑,殺掠百姓,以至河西城門晝閉,百姓受害甚重。三月,明帝派遣使者越騎司馬鄭眾出使北匈奴,單于命鄭眾行跪拜之禮,鄭眾拒而不屈,單于圍守鄭眾一行,不給水與火。鄭眾拔刀自誓,單俱而止,乃發使,隨鄭眾到京師洛陽。北匈奴雖遣使入貢,但西北部邊塞仍不太平。由是始置度遼營,以中郎將吳棠行度遼將軍事。將黎陽虎牙營士屯五原(今包頭)、曼柏(今內蒙烏喇特)。十月,北匈奴仍侵擾西河諸郡。 

  永平十五年(72年)二月,北匈奴再次進攻侵擾河西,而且迫脅西域小國跟隨入寇。十二月,明帝命耿秉為附馬都尉,賓固為奉車都尉,并以騎都尉秦彭為耿秉副將,耿忠為賣固副將,皆置從事、司馬,出屯涼州(今甘肅秦安東北),準備抗擊北匈奴。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遣祭彤等四道出擊北匈奴。賣固破呼衍王于天山,留兵屯伊吾廬(今新疆伊吾)城,設置宜禾都尉。 

  為了鞏固軍事抗擊勝利的成果,重開西域這個大門。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明帝派遣班超與從事郭恂出使西域,進行外交活動。班超與郭詢率精兵強將36人,先到西域鄯善。鄯善王廣奉超以禮甚備,后匈奴派使者進行離間,鄯善王又疏懈班超。班超以智謀擊殺匈奴的使者30余人,其余百余人皆燒死。班超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班超告以漢威德,并說:“自今以后,勿復與北虜相通。”廣立即叩頭,說:“愿歸屬漢朝,決無二心。”遂納子為質。班超歸還,將實情報于竇固,竇固大喜,遂上奏明帝,言斑超之功效,并求再遣使出使西域。明帝閱章很高興,詔說:"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選呢?超有功,今以超為軍司馬,令他完成先前的功業。"班超復使西域。超至闐(今新疆和田),闐王廣德禮儀甚疏,匈奴遣使監護其國。而廣德素聞班超在鄯善誅滅虜使,又惶恐,即殺匈奴使者降漢朝。班超接受廣德王降,并重獎其王以下,遂鎮撫于闐。于是西域諸國皆派遣其子來京都入侍,明帝甚為高興。自此,西域與漢的關系中斷了65年之后又復通。西域成為中原帝國的組成部分。班超通西域不僅在當時對東漢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永平十六年(73年)北匈奴大舉入侵云中郡(今內蒙托克托),云中太守廉范堅決抗擊。吏以為眾多,欲移書傍郡救援,范沒有答應日暮,范令軍士各將火把交叉捆成十字形,三頭爇火,營中星列。匈奴人認為漢兵救至,大驚,待旦將退。范令軍中蓐食,清晨,漢軍出擊,斬首數百級,匈奴兵士相互踐踏,死者千余人。自此,不敢復入云中。 

  永平十七年(74年)十一月,明帝派遣奉車都尉竇固、附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昆侖塞,擊西域。擊破白山虜于蒲類海上,遂進擊車師,平定而還。奏復置西域都護及戊、己校尉。明帝任命陳睦為都護,司馬耿恭為戊校尉。屯駐后車師金蒲城。謁者關寵為己校尉,屯駐前車師柳中城,各設置數百人。耿恭是耿況之孫。 

  永平十八年(75年)二月,北單于遣左鹿蠡王率兩萬騎兵攻擊車師,耿恭遣司馬率三百兵救援而敗,匈奴遂占金蒲城。耿恭以毒藥敷矢,對匈奴人說:"這是漢朝神箭,其中箭者必有怪事。“虜中矢者,視皆燙如沸水,大為驚慌。會戰時,天有暴風雨,漢軍乘雨而出擊,殺傷甚眾。匈奴兵十分恐怖,相互說道:“廣漢軍有神力,真可畏!”遂離去。 

  永平年間,明帝派遣使者打通西域,北抗匈奴,中原安定。 

  五、重教納佛 

  明帝為皇太子時,曾以經學大家桓榮為師,學習《尚書》。即位后,尤尊桓榮以師禮, 

  以桓榮為太常。明帝曾幸太常府,令桓榮坐東邊,設幾杖,會百官及榮的學生數百人,共聽桓榮講經,桓榮的學生們請明帝解難,明帝笑著說:“我的老師在此,不必問我。”明帝封桓榮為關內侯,享受優厚待遇,桓榮時已80歲高齡,常有病,明帝派太醫、太官相望于道。病重時,上疏謝恩,請求奉還爵位與封地。明帝親臨其起居。進入街口,先下車,誦經而前,手撫桓榮,泣涕流淚,賜以床墊、帷帳、刀劍、衣被,停留良久才離去。自此,諸侯、將軍、大夫凡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口,全都步行來到病塌之前拜見;笜s壽終明帝穿上孝服,執弟子禮,臨喪送葬。賜家瑩于首山之陽(今洛陽東的首陽山)。其子桓郁當嗣,但推讓其兄之子桓泛,明帝不許;赣舨沤邮芊饩簦忠曰赣魹槭讨。明帝這種師生之情在當時對尊師重道起到主要的;实廴绱,何況其他人呢! 

  明帝崇尚儒學,即位后提倡儒學,以文治國,修建辟雍,太學發展。明帝曾車駕太學,登臺講經,執經問難!逗鬂h書·儒林傳》記載:“帝坐明堂,而朝群后,登靈臺而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養三老、五更。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間難于前,冠帶縉紳之人,觀聽者蓋億數計。濟濟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來受經及觀看者竟把太學圍了起來,太學的名聲越來越高,自太子、王侯、功臣子弟莫不入學受經。 

  明帝為了教育外戚子弟,即劉秀之母樊氏,劉秀之后郭氏、陰氏,明帝之后馬氏四姓 

  族人,因這四姓不列侯,故稱小侯,立學于南宮,吏稱“四姓小侯學”,又設置五經博士,聘任高明的經師傳道授業。明帝在“五經”之中,尤重孝經。明帝采用辦教育的方法來改變一些外戚子弟“面墻術學,不知藏否”,不忠不孝的局面。后來學生范圍有所擴大,詔令宮門、羽林的守衛士兵都要背誦孝經。匈奴也派遣子弟入校學習。這對提高皇戚與宮人的文化素質、安定社會秩序都有積極意義。 

  永平七年(64年)有一天,明帝睡覺,夢見一個高大的金人,身高16尺,頭部前后有日月形的光環,尤為明亮,飛行于殿庭。明帝夢醒后,百思不解其意。翌日,朝會時,將其夢告訴大臣,并問及此夢之由,眾臣不如。惟博士傅毅進言說:"臣聞西方有神,傳名為佛,佛有佛經,今天陛下夢見的金人,可能就是佛的幻影吧!"于是明帝派郎中蔡愔與秦景等18人前去西天天蘭國求佛經。他們從洛陽出發,歷經艱難險阻,千辛萬苦,跋山涉水,到了大月氏,與大月氏僧人攝摩騰、竺法蘭一起,用白馬馱著佛教經典(四十二章經)及釋邊牟尼像,返回京師洛陽,高僧住在國賓館。永平十一年(68年),明帝詔令在他讀書乘涼之清涼臺建寺院,為了紀念白馬馱經,定名為白馬寺。西方來的二位高僧主持其寺,并將帶來的佛經存放在寺內。僧人在此從事佛經翻譯,招納弟子,講授佛經!端涀ⅰ份d:“金光流照,法輪東轉,創自此矣。” 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后官辦的第一座寺院。白馬寺的創建,在我國佛教史上是一件大事,在中國文化史上也有其重要地位,它一直受到中外佛教徒的重視,絡繹不絕地來此朝拜參觀,千年不斷。 

  六、知錯而改 

  永平十三年(70年)十月,發生了楚王英謀反案。楚王劉英是光武帝與許美人所生,因許美人失寵,劉英也受到了冷淡,封在偏遠之地,封地也很小。劉莊即位前與他關系很好。劉莊稱帝后,對他又封地又賞賜,關系還是十分密切,但他還是不滿足。他與方士作金龜、玉鶴,刻文字為符瑞,肆意推翻劉莊,這事劉莊全然不知。有個叫燕廣的人,到皇室揭發劉英謀反,明帝很震驚。明帝覺得這是他對兄弟們中最關心最信任的弟弟竟大逆不道,蓄謀造反,非常氣憤,怒不可遏。明帝就將此案交給有關部門,前去查證。暗查的官員回來匯報說:“楚王劉英招集奸猾,造圖試,圖謀篡位,證據確鑿,請求處死。”在封建社會里,大逆不道,就是死罪,可劉英是明帝最好的同父異母弟,還是沒有批準殺他。為了教訓他,將劉英廢掉了王位,發落到了丹陽郡涇縣(今安徽涇陽西)。劉英到烴縣后,仍不悔改,還是聚眾造謠,妄想奪取政權。不料事機不密,已有人將此事告了大司徒虞延。虞延覺得劉英是皇親,沒有上疏。過了幾天,燕廣又上奏明帝,連虞延一起告發。明帝大怒,便召虞延上朝,問及此事,虞延知情不報,明帝對他進行了一番申斥。永平十四年(71年)三月,虞延自知此事的分量,惶恐不安,深怕株連九族,回到府中,吞金自殺。這事傳到了劉英的耳朵里,驚懼萬分,服毒而亡。劉莊詔令,以諸侯的葬禮埋葬劉英于涇縣,又封告發楚王劉英的燕廣為折奸侯。 
  
    楚王劉英自殺后,這一案件并沒有結束。明帝下令追查與此有牽連的人與事。上邊有令,下邊爭先恐后地追查,惟恐落后。當時受牽連的人很多。劉英這個人與眾不同,非常愛交際,和他有來往的人甚廣。在劉英的通訊錄里,又記載了當時許多名人。顏忠、王平等人被抓后,為了減輕他們的罪責,就胡亂栽贓,誣陷好人。同時,明帝又令,按通訊錄的名單入獄受審,使許多本來與“楚獄”無關的人受到了牽連。從京城的皇族、諸侯,到州郡的權貴,及審案的官員,一時間,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人心惶惶。 

  侍御史蹇朗參加了這個案件的審理,越來越覺得有問題。在顏忠與王平的供詞中揭發了耿建、藏信、鄧鯉、劉建等侯爵參與了謀反。這些侯爵是當時社會上的名士。蹇朗又單獨審顏與王,并讓他們說出隧鄉侯耿建、朗陵侯藏信、護澤侯鄧鯉、曲成侯劉建四侯的長像及特征來,誰也說不上來。奏朗又將四位侯爵的畫像掛在墻上,讓顏、王來辨認,還是對不上。蹇朗這才認為他們說的是假話,內中有詐。這時,因為“楚王英案"已牽連數千人,下獄的就有幾千人,問題很嚴重。蹇朗冒死上奏明帝,說此案受牽連的人大多是受冤的。明帝問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賽朗回答說:"我在審理時發現的。”明帝發怒,說:“既然早已發現冤情,為什么不早早上奏?”賽朗回答說:“我伯其中有謀反的人,我也要被牽連九族,所以沒有及時上奏。”明帝更怒,說:“朕委你辦案,既懷疑案中有人被誣,又怕牽連自己,隨波逐流,實在狡猾,要你何用,推出斬首。”蹇朗請求將話說完自死,蹇朗把這次上上下下審查“楚案"的詳情追述了一番,明帝才從大怒中有所醒悟,釋放了蹇朗,免他一死。 

  “楚案” 已成為永平時期的一大案件,受牽連的人不知其數,一時朝野上下人心不安。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傳不到后宮。馬皇后為后宮之主。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大公無私,皇宮內外,無不尊重。馬皇后向來不干預朝政,但這件“楚獄”案非同小可,馬皇后知道后,深為不安。一天晚上,明帝就寢正宮。馬皇后趁機規勸明帝:“陛下,朝中的大事,我從議倫,但近來的楚英案我想說幾句。楚王英喜歡交游,這是眾人共知的。他的朋友很多,但這些人不一定知道他想謀反,陛下抓了這么人。而里面有多少是確有其罪的,朝內上下,大家都被搞得恐慌不安,朝廷如此,陛下又如何去治理國家呢?請陛下三思。”明帝聽了馬皇后這一番開導,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本來,明帝對馬皇后就很寵愛,現在對她更贊賞無比,反而覺得自己不如馬皇后的心底寬厚,善良。于是,第二天就下詔,重新審理楚王英案。凡是無辜牽連的人,一律釋放,平反昭雪,官復原職。在下詔的同時,明帝車駕新臨洛陽獄審理囚徒,一次就釋放千余人,使朝野安定了下來。 

  七、張榜選婿 

  明帝有一女兒,封沁水公主。她自幼聰明伶俐,花容月貌。16歲時已滿腹經綸,明帝非常喜歡她,視如掌上明珠。明帝為了替她選婿,看上了少文才出眾的人,可她都沒有看上。后來,她對明帝說:我出三個題目,你張榜于眾,回答合格的,不論窮富,不論老少,我都情愿嫁給他。 

  因為明帝很寵愛她,也只好按照她的想法去辦了。榜一張出,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十天,幾乎全國皆知,前來應試的人數以萬計。上至白發老人,下至末冠幼童,紛紛施展才能,僅交卷子的就有三萬五千八百余人。誰被選中了,只有看榜上名字。三天后,榜出來了,竟是一張白紙,這就是說沁水公主一個也沒有看中,這三四萬人竟是白費心機了。這些人七嘴八舌,吵吵嚷嚷。明帝怕惹出亂子,只好下詔,來應選的人,每人領10兩紋銀,以作回家路費。正在這時,從人群中走出一人,頭帶方巾,面若冠玉,到守榜官前,鞠了一躬,說道:“我本報了名,因事來遲,既然公主沒有中意的人,本人特呈三篇拙作,僥幸一試。”守榜官也不敢怠慢,急忙呈交公主。又過了不長時間,又張出了紅榜,上面寫著,“宗仙”二字?窗竦娜,你問我,我問你,不知誰叫宗仙。守榜的官員大聲叫:“請宗仙!” 那個后交試卷的少年從人群中擠了出來,乘轎進入了宮中,明帝馬上接見了他,明帝一看,英俊少年,一表人才。又口試了一番,對答如流。藏于屏風后的沁水公主也非常滿意。明帝一見女兒也非常喜歡,就替他們完了婚。 

  可是,這三四萬參選的人,也不愿離開,請求見沁水公主一面。沁水公主只好接見了他們。眾人見公主天姿國色,都遺憾地離散了。 

  明帝想留宗仙在宮中任事,但宗仙不肯,沁水公主也不留戀宮廷生活,要求安居鄉間,明帝只好賜田十頃,新居一宅。這小倆口離開了宮廷,安居鄉間,度過了一生。明帝選婿,被后人傳為佳話。 

  八、反浮惠民 

  明帝劉莊秉承父志,反對阿訣逢迎。永平六年(63年)二月,王洛山出寶鼎,廬江太守獻給明帝。四月甲子,明帝下詔說:“昔日,禹收九牧之金鑄鼎,以象物,使人們知道忠奸,道德則興。遷于商周,周德既衰,鼎乃淪亡。祥瑞之降,以應有德;方今政化多弊,怎么能引來祥瑞!《易》曰:’鼎是三公的象征’。豈公卿奉職得其理邪!太常以約定日期,陳鼎于廟,以備器用。先帝詔書,禁止下邊上書奉稱圣明,而近來奏章中浮詞頗多,自今以后若有過稱虛譽,贊美圣明的言詞,尚書應一律拒不受理,以示朕不為謅媚欺騙嘲弄。" 

  永平二年(59年)十月,明帝恤幼孤,惠鰥寡,永平九年(66年)三月,明帝下詔,郡國死罪囚減罪,與妻子詣五原,聽便占籍,死者免其妻子的父兄一人終身征役,妻無父兄,賜其母錢6萬,并免其口算。四月,明帝又下書,郡國以公田無償賜給貧民百姓,以度生活。永平十二年(69年)五月,明帝令賜給天下男勞動力爵每人二級,三老孝梯力田每人三級,流民者每人一級,鰥寡孤獨無人照顧、不能自存者,賜粟每人三斛。十七年(74年)五月,以同樣賜民食。十八年(75年)四月,以春荒,又以上同樣辦法賜民食,使百姓度過春荒。 

  永平中,百姓生活有所好轉,但在民間送終頗為浪費,以致形成風俗,這對百姓生活與生產都很不利。明帝為了改變這種浪費現象,曾詔令說:“昔曾問奉親竭歡致養,仲尼葬子有棺無槨,喪貴致哀,禮存寧儉。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石之儲,而財力盡用墳上。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糜破積世之業,以供終朝之費,子孫饑寒,絕命于此,豈是祖考的意思嗎?又車服制度也極為浪費,田荒不耕,游食者眾,有司命郡國,今后一律禁止執行。”在當時,明帝詔令改變民間送終奢侈浪費的做法,實是一大進步。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壬子日,明帝劉莊病死于洛陽東宮前殿,享年48歲,遺詔:“無起寢廟,喪事從簡,不準奢費。” 

    劉莊死后葬于顯節陵。地處何方,歷來認為在今洛陽市東南。清代乾隆年間洛陽知縣龔崧林在普查文物時,將邙山上的“三漢冢”南邊最大的一個定為明帝劉莊顯節陵,并立碑為記,流傳至今。(原標題:安平殷富時期的皇帝——漢明帝劉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洛文化網 2009-06-02 作者:李新社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白馬寺擴建猜想:佛不避市?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