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武則天行書《升仙太子碑》遒勁妍媚

2013/6/24 9:30:57 點擊數: 【字體:


武則天行書《升仙太子碑》遒勁妍媚

武則天行書《升仙太子碑》墨跡。 
 
    武則天(624-705),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部)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曾隨李淵起兵反隋,因軍功卓著被封為太原郡公、工部尚書。武則天童年時,隨父讀書并遍游名山大川,自幼培育了不凡的眼界和才干。

  公元637年,14歲的武則天因容貌出眾被唐太宗召入宮封為才人(妃嬪的稱號)。才人地位較低,常被其他妃嬪欺辱。但嚴酷的宮廷生活磨礪了她剛烈的性格。有一回,外蕃給唐太宗進貢了一匹無人能馴服的駿馬,身為才人的武則天向唐太宗建議,先用鞭子抽它,如不順便用錐子扎它,再不老實就用匕首殺它。唐太宗雖未采納,但對其膽識、才干贊嘆不已。

  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按唐制,后宮妃嬪多半要被削發為尼。26歲的她被迫入感業寺為尼。同年,太子李治即位稱高宗,一年之后的太宗忌日,高宗到感業寺進香看到了面容憔悴的武則天,他不由憶起當太子時已和她暗生情愫,于是讓她還俗,晉升為昭儀(妃嬪的第一級)。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立為皇后,參預朝政,后號“天后”,與高宗并稱“二圣”。公元659年,高宗體弱多病,就讓武則天幫他處理政務。她借機弄權,拉攏朝臣,架空了高宗。公元683年,高宗病逝,太子李顯即位稱中宗,武則天以皇太后名義繼續臨朝聽政,幾個月后找個借口把中宗廢掉,立李旦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廢睿宗,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武則天知人善任,明察善斷;開創了殿試制度,親自考試貢生;修《姓氏錄》,規定九品官都可以升入士流,從而鞏固了統治基礎。但她大量起用親信和酷吏,屢興大獄,冤殺無辜,晚年豪奢專斷,頗多弊政,引來衛道士們犀利的攻擊。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復位,尊封她為“則天大圣皇帝”,是年冬辭世。

  唐代書法極盛,唐太宗、武則天的字都寫得很好,尤其是武則天,由于她是我國歷史上難得的一代女皇,所以人們對于她的書法也就格外關注和大感興趣。

  武則天圣歷二年(公元699年),在地處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君廟的王子晉祠中,豎起了一塊由她御筆揮就的行書碑刻——《升仙太子碑》。據張彥生《善本碑帖錄》載:“升仙太子是張昌宗,武后迷信王子晉后身,碑立于王子晉祠。”

  《升仙太子碑》碑文33行,每行66字,計2178字(另一說為34行,每行64字,計2176字)。書寫時,武則天先用自己拿手的鳥形飛白書體一氣揮成“升仙太子之碑”6字作為碑額。其飛白書頗饒古意,深得人們的好評。碑上書法,雖然行書、草書、楷書交錯迭出,但以行書為主,并且還不時地夾進她自己所創制的部分新字。碑文的特點是提按頓挫干凈利落,特別是字的筆劃,一反初唐以來帝王書法那種瘦勁風氣而時時趨向于肥胖,使人大有面目一新之感。在字的結構上,武則天所展示的書體是一種風神灑落、遒勁中不乏妍媚的韻味。再從整篇的分行布白、布局謀劃來看,也出落得雍容大度,疏密相宜,并且一氣貫穿,處處給人以水流花發、云在意遲的完美感覺。

  據史載,武則天想學書法時,就向王方慶要他的家藏書跡。王方慶是王導(王羲之的叔父)的十世孫,有許多家藏墨寶,只好獻了出來。武則天得到王方慶的家藏墨寶后用心臨摹,自此筆力大進。河南省《偃師縣志》有記載:“(武)后初得王導十世孫方慶家藏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其行書有丈夫氣。今觀其草書極工,有烏絲方格,尚似章草及皇象(三國時期東吳書法家)書。”可見武則天的書法是頗有功底、源頭和風格的。(原標題:武則天行書《升仙太子碑》遒勁妍媚)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南國早報 2012-05-01 作者:麥群忠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