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橋上游,澗河腥臭難聞。
澗河磁澗鎮老井村段,河水依然清澈。
310國道澗河大橋下,河水中已開始出現垃圾。
洛陽網5月26日訊 從新安縣磁澗鎮往東,澗河進入洛陽市區。
“伊、洛、瀍、澗”堪稱洛陽城的四條“母親河”,周公當年“營洛邑”,原因之一就是相中了四水環流、“濱水而居”的優勢。澗河河畔數千年來人文昌盛,歷史軼事、傳說典故數不勝數。
本網“探訪澗河”采訪組23日沿河東進,一路聽人講述唐太宗的赫赫戰功、美女綠珠的香艷故事,本是令人心怡之事,可污染嚴重、腥臭難聞的澗河真有點煞風景。
磁澗老井澗河畔,李世民大戰王世充
在新安縣磁澗鎮老井村的澗河河畔,十余名男孩、女孩或三五成群,或單兵行動,在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抓螃蟹、捉小蝦,嘰嘰喳喳、嘻嘻哈哈,不時高舉抓住的螃蟹“炫耀”。這幅田園風光,讓“探訪澗河”采訪組成員賞心悅目。
文史學者鄭貞富說,這個地方是個古戰場,唐朝建立之初最重要的戰役——洛陽虎牢之戰,就在澗河即將進入市區的這一段打響了“第一槍”。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盤踞洛陽的王世充軍事集團,李世民的軍隊就駐扎在谷州(今新安縣一帶)。唐軍大將羅士信率先頭部隊包圍磁澗,王世充率精兵前往救援。李世民率輕騎察看軍情,遭遇大股敵兵被圍。李世民令身邊之人突圍,自己留下殿后。王世充的大將單雄信率騎兵上前夾擊,攻勢猛烈,李世民左右開弓,敵人莫不應弦而倒,最后不但成功突圍,還俘獲敵將燕頎。此后,雙方在澗河兩岸列陣大戰,李世民“圍城打援”,戰勝王世充和前來增援王部的竇建德軍事集團,一舉掃清了中原之敵。
昔日輝煌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遠去,只有澗河潺潺水流依舊。
“王祥臥冰”孝之首,可惜河水已斷流
從谷水向北,我們來到310國道澗河大橋下。這一段的澗河河水仍比較清,但河道上、河水中已有不少垃圾,綠色的水草漂浮在水中。
谷水的得名與澗河有關。澗河的上游,古代就稱“谷水”。在澗西區工農鄉王灣村王祥河村民組,也就是谷水西,我們見到了傳說中的王祥河。王祥河發源于孫旗屯鄉,綿延數公里,最后匯入澗河,可惜現在河水已干涸,河道內長著青草,也有不少垃圾。
“王祥臥冰”是“二十四孝”之首。傳說古時候,一個大雪飄飄的冬日,王祥的后母生了病,想吃魚,孝順的王祥就脫掉衣服趴在結冰的河上,希望用體溫化開堅冰后捉魚。龍王深受感動,破開冰層,送上兩條鯉魚。
“王祥臥冰”到底發生在王祥河的哪一段?王灣村78歲的老人陳寶同說,村民說法不一,有人說在孫旗屯鄉馬營村段,也有人說在工農鄉西馬溝村段。
據村民們講,過去王祥河的水很大,1984年河水泛濫,房梁、家具都順水而下。20世紀90年代后,河水斷流。
鄭貞富說,在澗河之畔的谷水杜莊,“仁義門”特別有名。據說清朝雍正年間,杜莊有個杜善人,樂善好施,很有威望。杜善人曾經用二三畝地蓋了一座很大的“善人屋”,無家可歸的乞丐都可以到“善人屋”免費吃飯、睡覺。一次,孟津一姓唐的財主誣告杜善人“通匪”,衙門把杜善人抓了起來,準備滿門抄斬。數萬乞丐跑到河南布政使田文鏡的衙門前喊冤,田文鏡派人查明實情,不但放了杜善人,還請雍正皇帝親筆題寫“仁義門”匾額賜給杜善人,以示嘉獎。
昔日綠珠藏身地,今朝河水臭難聞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金谷園》,吟誦的就是晉朝美女綠珠的故事。鄭貞富說,傳說大富翁石崇用六斛珍珠買來綠珠,“綠珠”的“綠”,就是“六”的諧音。石崇專門為綠珠修建了美麗的金谷園“金屋藏嬌”,并邀請洛陽文人組成“金谷二十四友”,大家經常在金谷園吟詩、游玩,成為洛陽文化史上動人的一筆。可惜好景不長,鋒芒太露的石崇引起權貴孫秀的忌妒,孫向石索要綠珠遭拒,遂羅織罪名查抄金谷園,綠珠跳樓自殺,石崇被殺。
一代美女綠珠生活的金谷園,到底在什么地方?
酈道元在《水經注·谷水(指澗河)》中說:“谷水又東左會金谷水。水出太白原東南流,歷金谷,謂之金水。東南流經晉衛尉卿石崇之故居也。”說的是北邙的金谷水和王祥河一樣是澗河的支流,石崇的故居在金谷水畔。鄭貞富說,王鐸等學者憑這段記載認為,金谷園就在現在的紅山鄉。
采訪組是在故事的發生地——澗河河畔,聆聽綠珠和金谷園的香艷傳說。可惜的是,污染嚴重、腥臭難聞的澗河大煞風景,影響了我們聽故事的心情。
衡山路澗河橋下,大堆大堆的煤渣堵塞了半個河道。在另一半河道上勉強流淌的河水顏色發暗、微微發臭。附近居民說,一旦下大雨,這些煤渣就會流入澗河,這一段的河水就成了“煤渣粥”。
采訪組剛到同樂寨澗河橋,就聞到一股刺鼻的臭氣。這一段的河水顏色更黑了,灰黑色的河水上飄著很多油膩,河水中竟然還有一具小豬的尸體,已經腐爛。
澗河洛河交匯處,污染之重令人嘆
中州路上的澗河橋位于市區繁華地段,市民對澗河最直觀的印象都來自從這里流過的澗河。
客觀地說,中州路澗河橋下的澗河河水比較干凈。橋下北側有一個橡皮壩,對凈化河水起到不小的作用。這一段的河水盡管也有點發暗,但還算清澈,沒有異味,河面上也沒有垃圾;河道內空地進行了綠化、硬化,一塵不染。
我們從中州路澗河橋南下,抵達澗河匯入洛河處——彩虹橋。
彩虹橋上游的澗河流經瞿家屯村。這一段的河水泛黑,腥臭難聞;河水靠近堤岸的地方,水面上有厚厚一層油膩。
鄭貞富說,“谷洛斗”的傳說就發生在澗河、洛河交匯處。據《國語·周語》記載,周靈王二十二年,谷水(澗河的古稱)與洛水(洛河的古稱)相斗,洶涌的河水即將把王宮沖毀。為保護王宮,周靈王決定堵住澗河,讓澗河往北流。太子晉反對用堵塞的辦法,建議疏導澗河。一千多年來,學者們對東周王城遺址一直爭論不休。近年來,學者們突然想到關于這段“谷洛斗”的記載,最終在澗河、洛河交匯處發現了東周王城的遺址。
記者從澗河和洛河的交匯處提取水樣。跪在臟兮兮的河畔,用手撥開1厘米厚的水草俯身取水,河水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惡臭……
在風景如畫的澗河源頭——馬頭山巔的“小天池”和官窯泉,甘洌的河水甚至可供直接飲用;一路行至澗河盡頭,眼前的一切令人扼腕嘆息。
站在澗河和洛河交匯處,記者不禁心生感慨:洛陽城的“母親河”孕育了燦爛的洛陽文化,如今,我們這些河洛兒女應該反哺“母親河”,讓澗河重現清波,繼續造福洛陽城!(原標題:一路奔流終入洛 清波不再傷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