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氏花名冊
2013/6/25 14:23:5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 禮記·學記篇 》提出:“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培養人才同樣如此。曾國藩說過:“人才靠培養而出,器識靠歷練而成。”這句話具體概括了曾國藩在培養人才方面獨到的見解。
他提出培養人才有四個方面:教誨、甄別、保舉、超擢。上司對于下屬,“一言嘉獎,感而圖功;片語責懲,畏而改過”,這說明教誨不可緩。“荊棘不除,蘭蕙減色;害馬不去,騏驥短氣”,這說明甄別不可緩。
曾國藩又將培養人才概括為兩個過程,即教化和督責。
教者,誨人以善,而導之以其所不能也;化者,率之以躬,而使其相從于不自知也。督責者,商鞅立木之法,孫子斬美人之意,所謂千金在前,猛虎在后也。
有一次,曾國藩到黃州去拜見湖北巡撫胡林翼時( 當時湖北巡撫所在地是在黃州 ),偶然發現在胡林翼的案頭有一本叫《 同官錄 》的書。
這個《 同官錄 》主要記載了每一個官員的出身、來歷、做過哪些事情,記載得井井有條。讓曾國藩感到非常驚訝的是,在每一個人后面都注上了一條考語,相當于對這個人的鑒定。
曾國藩感到如獲至寶,臨走的時候,跟胡林翼說:“胡公,求你一件事情。”胡林翼說:“是什么事?”曾國藩說:“你手中的那本《 同官錄 》,我只要帶過去看幾天,就奉還你。”胡林翼說:“好吧。”
關于寶善堂的來歷,胡林翼曾說過:
弟曾設儲材館,為更換分局委員起見,后因立名太顯,改為寶善堂,所費至少,所益至大。倘無此處,則明知分局之有弊,而無人可易。儲材館主持無人,已成虛設,夏間當修雪堂之基以處之。提調無人,鑒衡不審,則濫竽者多。林翼于雪堂之左,構寶善堂七楹,意欲為事賢友仁之居,而提挈無人,衡鑒或誤,乞請老前輩為寶善堂主人。
這是說,寶善堂原來是儲材館,但怕引起人們的非議,只好改名寶善堂。胡林翼非常肯定設立寶善堂的做法,評價說“所費至少,所益至大”,即花錢不多,效果很大。對胡林翼的寶善堂,《 清史稿 》也有記載:
士有志節才名不樂仕進者,千里招致,于武昌立寶善堂居之,以示坊表。
經曾國藩細心查探,原來負責寶善堂工作的嚴樹森,把所有人才,包括調查視野內的人才分成若干類,編上號碼,在每一類、每個人名下面,注上事實,即這個人以往做了哪些事,現在從事的工作是什么,效果怎樣,并讓湖北各級官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將手下人員的情況報告上來。如果有奇才異能必須破格使用,或者不走正常選拔程序的,另外記錄在冊,以備選拔。
曾國藩回去后,又給胡林翼寫信:
察吏耳目之長,當另有密訣。是否手頭常有清單,注記評騭,抑全憑心中暗記?如有密單,幸示一二,迅速璧還。
胡林翼回信說:
察吏并無秘訣,亦無記注評騭清單。渭春去年偶有佐雜評騭一冊,旋即遺忘矣。楚,小國,尚易記仿佛;吳,大國,或須記于冊,或竟密存于心。丈自酌之。(原標題:一、曾氏花名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人民網 201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