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十六年(1811)農歷十月十一日亥時,曾國藩誕生在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興樂鄉荷塘二十四都神沖白楊坪,即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曾國藩出身于農民家庭,推崇半耕半讀,于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任京官15年,初為七品的翰林院庶吉士,此后歷任禮、工、吏、刑、兵等部侍郎,晉至二品;咸豐二年(1852)因母喪丁憂,奉旨在家鄉辦團練,稱湘勇,以后擴充為湘軍,出省與太平軍作戰;同治三年(1864)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市),朝廷賜封一等毅勇侯;先后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授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光祿大夫,出將入相,官至正一品,最后被朝廷追贈為太子太傅,成為百官之首;同治十一年二月(1872)病逝于任上。同代人稱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創建湘軍,南征北戰,其前期任務是鎮壓太平天國;其后期任務是抗擊俄、英、法、日等外國侵略軍,收復新疆、臺灣,鞏固國防,涌現了左宗棠、彭玉麟、劉錦棠、楊岳斌、曹志忠、李光久、王詩正、王德榜等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湘軍的-系列行動,正是儒家忠君報國思想的具體反映。
曾國藩淡泊明志,胸懷遠大,畢生實現了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亊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他治家治身治學卓有成效 。近年來,岳麓書社出版的巜曾國藩全集>30卷本,共1655余萬字,這在古今中外的帝王將相、高官巨宦中,也是極為罕見的、舉世矚目的典范。
曾國藩又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家,尤其是家庭教育卓有成效。誠然,古今中外名人家教成千累萬,其實有很多是空洞說教。曾國藩的可貴之處,在于以身作則,注重于理論聯系實踐,且能因勢利導,導致曾國藩家族英才輩出,成為長盛不衰的書香門第,這也是被國人至今奉為楷模的因緣之一。(原標題:曾國藩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