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封疆大吏曾國荃

2013/6/25 14:34:06 點擊數: 【字體:


封疆大吏曾國荃

  曾國荃(1824—1890年),字沅甫,號叔純,曾麟書第四子,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稱“曾老九”。他在五歲的時候,就入家塾讀書。由于他聰明好學,悟性頗佳,所以深受其父的喜愛器重。1838年,長兄曾國藩會試中試第三十八名進士,改庶吉士。大約是考慮到曾國荃聰明靈敏,很有發展深造的前途,曾麟書決定讓他跟隨長兄長嫂去京城學習,把曾家企盼出第二個進士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1840年舊歷年底,曾國荃在父親的護送下,隨長兄曾國藩一家踏上了北赴京城的路程。到京城后,他隨父兄游覽了許多名勝古跡,也到一些著名書店游覽,增長了不少見識。次年四月,其父南歸湖南后,曾國荃在長兄的嚴格監督下開始了緊張的學習生活。1842年 8月,曾國荃隨同鄉自京城離開長兄一家,踏上了南歸家鄉之路。

  在家經過幾年寒窗苦讀,曾國荃在1847年考入湘鄉縣學,次年又科試一等,補廩膳生即資歷深厚的生員,成為貢生。他本來可以朝著科班繼續邁進,但農民起義的急風暴雨迫使他投筆從戎,加入與太平軍為敵的行列。

  1856年10月,曾國荃廣招羅澤男、李續宜舊部及新募之兵,共計三千人,于是年11月會合周鳳山部三千人,出湘入萍鄉,軍鋒直指吉安。途次破安福等地太平軍營壘,因功加同知銜。1857年初,丁父憂與長兄曾國藩回籍奔喪。是年10月上旬,因此前吉字營群龍無首,潰退據安福。加之湘軍悍將王錱、劉騰鴻等相繼被太平軍擊斃,江西軍情極為緊急。江西巡撫耆齡奏準清廷,命曾國荃速返前線統率吉字營。曾國荃的守制未滿,決計提前起程赴吉安軍營。他在到達前線之后,調兵遣將,全面策劃攻防事宜,經激烈戰斗,攻占吉安,擢知府。次年,戰于景德鎮獲勝,奪浮梁,升任道員。

  1861年,曾國荃因功以按察使記名,加布政使銜,賜黃馬褂,旋又以“追殄余賊”,賜號偉勇巴圖魯。1862年,曾國荃實授浙江按察使,遷江蘇布政使。1863年,上諭擢曾國荃為浙江巡撫,仍統制前敵各軍規圍南京。1864年春,攻陷鐘山、天保城,合圍南京之勢遂成。為了早日攻取南京,曾國荃命部下挖掘地道數十處,遭守城太平軍死命抵拒。隨后,曾國荃督李臣典等冒著太平軍炮火開挖地道,懸重賞募敢死隊全力攻城,于是年7月中旬攻陷地保城,奪占天京,縱兵焚掠屠殺,大火七天不熄。“捷聞,詔嘉國痊堅忍成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賜名威毅,賜雙眼花翎。”然而,南京被攻占之后,清朝廷對于曾氏兄弟的權勢日益增大深感不安,借朝野謠傳多方給予警告之言。曾國藩很早就看透了朝廷的心思,力勸曾國荃引疾求退,以壁鋒芒。1864年11月初,曾國荃得清廷允準開缺回籍養病,從南京啟程歸湘。曾國荃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尤其是對于清廷有意牽制曾氏兄弟的舉措表示不滿,不時流露出怨恨之情。曾國藩深思熟慮,一再囑咐曾國荃不要輕易出山,時局嚴峻,不必惹火燒身,最好在家靜養一年。在曾國藩的耐心開導之下,曾國荃終于耐著性子在湖南老家呆了一年多,清政府曾詔諭他出任山西巡撫,他硬是堅辭不受。

  1866年2月下旬,清政府又頒詔命曾國荃改任湖北巡撫,并幫辦剿捻軍務。此時,曾國藩認為時機已成熟,力促曾國荃出而任事,于是,曾國荃決定再度出山。但他湖北巡撫任內剿捻無功,又與湖廣總督官文發生齟齬,郁憂不得志而奏請開缺。

  曾國荃自1867年12月開缺回籍至1874年奉旨入都這七年多時間,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盡力做過一些有益于父老鄉親的事情:一是主修湖南省城長沙湘鄉試館;二是捐義谷以解民困,鼓勵同鄉后生好學上進;三是倡建衡山南岳上封寺。與此同時,曾國荃還在家鄉為曾國藩新募并用、選取統領等做了許多工作。在開缺回籍的日子里,曾國荃能夠有時間、有機會較為廣泛全面地考察地方吏治,并且對之表示憤慨之情,提出了有關澄清官場風氣、扭轉封建統治衰敝局面的一些主張。1874年7月上旬,曾國荃奉清廷“著即來京陛見”的上諭,于10月啟程入京,再度出山視事。

  1875年3月18日,曾國荃收到慈禧太后的親自召見。22日,被授予陜西巡撫之職;27日,奉諭改任河東河道總督,全權負責治理黃河水患的事務。1875年5月7日,他按期離開京城于26日行抵河南開封,27日正式接篆視事。6月,曾國荃統率僚屬查勘黃河上下游南北各廳工程,首先督責各員火速搶修河南境內黃河河兩岸險要堤工。隨后,又親赴山東境內實地查勘險工,限期擇緊要處加以搶修。治理黃河堤工最棘手的問題就是經費難以籌措,往往是舊有之欠款無法解還,新撥之數又很難兌現。曾國荃多次上奏清廷,提出落實河工專款的建議。其一是吁請諭令各省督撫大員,飭商措解舊司庫墊款,以應急需;其二是將次要險工之款挪移最險要堤工搶修之用,等日后款項充裕再歸還原處之用。曾國荃的這幾條建議,基本上得到清政府的采納衽,從而使得他在河督任內一年多時間政績頗佳,受到朝廷的嘉獎,為紓解民困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876年9月上旬,曾國荃奉上諭調補山西巡撫,于5月下旬正式抵達山西省城太原視事。經過多方考察籌劃,曾國荃采取了如下幾種措施治理山西當務之急。

  第一,設立賑務局,想方設法賑濟饑民。曾國荃上任之后,經過多方策劃,具體實行這樣幾種辦法來賑濟饑民。一是奏準清廷允將山西應解京餉留省賑濟,又以廣西、浙江、福建、江蘇等省應解山西協餉,改解西征糧臺,抵解晉省應解西征軍餉之數。二是以身作則,力勸官民捐輸,并奏準清廷令各省勸捐協濟山西。三是派員奔赴鄰近各省采辦糧食運回山西直接賑濟饑民。由于采取了上述諸多得力措施,山西省境賑濟饑民的工作進展較為順利。除此之外,曾國荃還主持成立了收養所,將那些因鋼筋荒失去父母的幼兒加以收養,給予口糧、衣服,妥善安排他們的生活。   

    第二,組織力量,盡速恢復農業生產。具體說來,通過統籌策劃,國解決這個問題,曾國荃采取這樣幾項得力措施。一是清理荒地,購買耕牛、麥種等發給農民耕作。二是編訂審定人口冊簿,統一賦稅數目,減輕農民負擔,極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第三,整頓吏治,挽救官場頹風,鼓勵為民請命,做好官,做清官。曾國荃認為,山西貧窮落后,百姓苦不堪言,除特殊的地理環境條件之外,官場腐敗,幾所不正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山西巡撫任上三年多時間里,曾國荃曾數十次奏參懲治不法官吏。在澄清吏治的同時,曾國荃又奏設浚文書局于省城太原,令刻《六經》、《四書》、《小學》、《近思錄》、《呻吟語》、《牧令全書》、《遺規荒政輯要》等書,讓官民廣為閱讀,使得山西風氣也有所好轉。   

    1880年8月曾國荃奉上諭命督辦京東軍務,駐節山海關。是年8月25日,曾國荃率新募之親兵三營自太原起程赴山海關駐防。9月26日,曾國荃負疾力行至天津。為了配合其侄曾紀澤在沙俄為改訂伊犁新約而進行的談判,他于10月7日從天津動身于14日正式抵達山海關,迅速調兵遣將設防重要海口。由于國內實力備戰設防,沙俄想以武力威脅來取得談判桌上好處的陰謀未能得逞,駐俄公使曾紀澤堅持民族愛國立場,經過艱苦的談判,終于在1881年2月改訂新約,以代替崇厚原來所訂的《還付伊犁條約》。

  當曾國荃1882年初準備赴任陜甘總督,于是年5月下旬奉到署理兩廣總督的上諭。于是,曾國荃立即于7月24日自長沙起程,經郴州、樂昌于8月24日到達廣州,次日正式就任兩廣總督。經過對兩廣實際軍事形勢的分析,曾國荃于是年9月27日奏陳邊防事宜,全面提出了設防兩廣,赴援越南抗法的主張。在此前后,他給正在巴黎與法國人談判的曾紀澤寫過三封信,鼓勵其為維護中國利益堅持外交斗爭。

  1883年3月上旬,曾國荃奉旨復奏法越交涉的具體意見。他從歷史和現實狀況分析出發,極力主張中國應當盡力保護越南利益不為法國所侵吞。保護越南,實則是為了保護中國西南邊陲利權。5月15日,曾國荃就總理衙門亟應密籌防務一折奉旨復奏,較為全面地闡述了他對于做好實戰準備的看法。由于曾國荃在兩廣地區做了認真細致的全面設防,所以在中法戰爭期間,法國侵略軍始終未能侵入廣東內江內陸一步。

  1883年底,曾國荃奉命離粵抵京,于次年2月初署理禮部尚書。過了半個月,又奉旨署理兩江總督,兼辦南洋通商事務。他于3月10日離開京城,4月7日抵達南京,次日接篆視事。后來,清政府又調左宗棠至南京督辦軍務,曾國荃與左宗棠會同彭玉麟全面部署兩江軍事方略,紛紛調兵遣將,籌集糧餉,添募軍隊,并派兵赴援臺灣。1885年5月,中法合議已成,全線宣布停戰。

  鑒于中法戰爭中兩江方面軍事上暴露出的弱點,曾國荃于當年5月16日上奏清廷,請求加撥款項,在吳淞、江陰等要隘添置快船、魚雷船、鐵甲船等。隨后,又奏請暫緩酌裁長江水師之額。

  在1886年至1889年11月去世前這幾年的時間里,曾國荃將主要經歷放在興修水利、整頓吏治、賑濟災民、疏理厘捐等內政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效果,受到清政府的多次表彰。

  綜觀曾國荃的一生,早期寒窗苦讀,在科舉道路上拼搏了二十余年;中期隨兄長征戰各地,全力鎮壓農民起義,借此得加官晉爵,功成名就;晚年老成持重,念民力之艱辛,慨國勢微弱,恨外敵入侵,頗能實心任事,處理內政外交,頗著成效。(原標題:封疆大吏曾國荃)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曾國藩家》 2006-12 作者:成曉軍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