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現(xiàn)存最早的《梁山伯祝英臺》詩

2013/6/26 9:31:35 點擊數(shù): 【字體:


現(xiàn)存最早的《梁山伯祝英臺》詩

王叔暉梁祝連環(huán)畫封面

    《十抄詩》是韓國高麗時代初期出現(xiàn)的一部唐詩選本,《夾注名賢十抄詩》是關(guān)于《十抄詩》的注釋本,注者序“東都海印宗老僧”。韓國學者認為注釋本約在1200年前后撰成,這也即中國的南宋后期。《十抄詩》選有羅鄴《蛺蝶》一詩,詩曰:“草色花光小院明,短墻飛過勢便輕。紅枝裊裊如無力,粉翅高高別有情。俗說義妻衣化狀,書稱傲吏夢彰名。四時羨爾尋芳去,長傍佳人襟袖行。”夾注本于“俗說義妻衣化狀”,注曰:《梁山伯祝英臺傳》: 

    大唐展事多祚瑞,有一賢才自姓梁。常聞博學身榮貴,每見書生赴選場。在家散袒終無益,正好尋師入學堂。云云。 

    一自獨行無伴侶,孤村荒野意徘徨。又遇未來時稍暖,婆娑樹下雨風涼。忽見一人隨后至,唇紅齒白好兒郎。云云。 

    便導(dǎo)英臺身姓祝,山伯稱名仆姓梁。各言拋舍離鄉(xiāng)井,尋師愿到孔丘堂。二人結(jié)義為兄弟,死生終始不相忘。不經(jīng)旬日參夫子,一覽詩書數(shù)百張。山伯不知它是女,英臺不怕丈夫郎。一夜英臺魂夢散,分明夢里爺娘。驚覺起來情悄悄,欲從先歸見父娘。英臺說向梁兄道,兒家住處有林塘,兄若后歸回王步,莫嫌情舊到兒莊。云云。 

    返舍未逾三五日,其時山伯也思鄉(xiāng)。拜辭夫子登歧路,渡水穿莊到祝莊。云云。英臺緩步徐行出,一對羅襦絹鳳凰。菌 滿身香馥郁,千嬌萬態(tài)世無雙。山伯見之情似(迷),(始)辨英臺是女郎。帶病偶題詩一絕,黃泉共汝作夫妻。云云。 

    因茲(生得)相思病,當時生死五魂揚。葬在越州東大路,托夢英臺到寢堂。英臺跪 哀哀哭,殷勤酹灑向墳堂。祭曰: 

    君既為奴身已死,妾今相憶到墳傍。君若無靈教妾退, 有靈須遣開張。言訖 堂面破裂,巨臺透入也身亡。鄉(xiāng)人驚動紛又散,親情隨后援衣裳。片片化為蝴蝶子,身變塵灰事可傷。云云:(括弧內(nèi)字,是筆者所加,原文闕。其“云云”處可能有省略。) 

    本詩形成的確切時間現(xiàn)已難以考明,然僅就《夾注名賢十抄詩》形成的時間(1200年左右)看,這可能也是現(xiàn)存的最早的完整表現(xiàn)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詩歌了。關(guān)于梁祝故事的流傳,前人容肇祖、錢南揚、顧頡剛等人已作過具體研究。參見《梁祝文化大觀學術(shù)論文卷》,中華書局2000年版。大略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初唐梁載言《十道四蕃志》所言:“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四明圖經(jīng)》引),翟灝《通俗編》引張讀《宣室志》言:“晉丞相謝安奏其墓曰‘義婦’。”夾注本于題下言:“《十道志》:明州有梁山伯。注:義婦祝英臺同。”明州,即鄞縣,也即現(xiàn)在的寧波。這應(yīng)是梁祝故事最早的發(fā)源地了。見清康熙《鄞縣志》引宋李茂誠《義忠王廟記》。《唐摭言》記:“羅鄴,余杭人,家富于財。父則,為鹽鐵小吏,有子二人,俱以文學干進,鄴尤長七言詩。時宗人隱,亦以律韻著稱,然隱才雄而粗疏,鄴才清而綿致。咸通中,崔安潛侍郎廉問江西,志在弓旌,竟為幕吏所阻。既而俯督郵,因茲舉事珊,無成而卒。”可見,羅鄴生活地與梁祝故事發(fā)源地很接近。他自然熟知這一個傳說。羅鄴這句詩中的“義妻”及“化衣”之事與此皆相符,詩中明言“俗說”,表明他是引用民間傳說入詩的。注家即以這一民間講唱文學作注,這是非常恰當?shù)摹?nbsp;

    本詩可能是由高麗使者由宋帶入韓島的。注者并沒有交代本詩的出處,由詩體及語言看,這可能是當時的一首傳抄的俗詩,主要是供講唱之用的,自然也就無具體出處了。宋與高麗交往時,因有遼、金及蒙元的阻隔,多取海路。當時的明州就是與高麗主要的通航口岸。不僅南宋如此,北宋也多取此道。此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又《續(xù)資治通鑒宋紀》“宋神宗熙寧七年十二月”:“往時高麗入貢,皆自登州。是歲,遣其臣金良鑒來言,乞改途由明州詣闕,從之。”“宋哲宗崇寧元年”:“詔杭州、明州置市舶司。”南宋時明州為慶元府,府治即過去明州府所在地。當時即稱:“琛入貢,護使客之行疆;舳艫相銜,來夷商之互市。”見祝穆《方輿勝覽》卷七。高麗使者、商人、留學生經(jīng)行此處甚多。他們很有可能即在當?shù)爻酱嗽妿Щ乇緡T缭?929年魏建新先生在韓國即發(fā)現(xiàn)韓文本的梁祝故事(錢南揚《祝英臺故事敘論》,中山大學《民俗周刊》93、94、95期合刊,1930年老體弱月版)。足見,這一故事傳入韓國后就一直在流傳著。 

    顧頡剛先生認為梁祝故事源頭可追溯到《搜神記》里的《華山畿》,由《宣室外記》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東晉。以前文字的記載都比較簡略,僅存有開棺并合葬這一情節(jié)。其他如女扮男裝及同學讀書之事都不甚詳。不過,可以推想從東晉到唐代已經(jīng)歷四百余年,這一傳說一定會在民間口傳中不斷得以增衍。由羅鄴詩看,當時這一故事已有了化蝶的情節(jié),這表明羅鄴時代流行的梁祝故事與后代已非常接近了,甚至可作這樣推斷:梁祝故事的情節(jié)在當時已基本定型了。只是仍作為民間的“俗說”而流傳。 

    據(jù)馮沅君《祝英臺的歌》研究,北大研究所《國學周刊》第三期。中國傳世文本中最早完整表現(xiàn)梁祝故事的文學作品是元雜劇。元雜劇中有很多與《祝英臺》相關(guān)的劇目,《錄鬼簿》記有《祝英臺死嫁梁山伯》一題,惜劇本已佚。明傳奇有劇目《同窗記》《英伯相別回家》《山伯千里赴約》《樓臺會》《祝莊訪友》等,其中《同窗記》劇本今存。馮夢龍短篇平話集《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jié)黃貞女》“入話”列舉女扮男裝故事中也有梁祝故事。然宋詞牌中已有《祝英臺》《祝英臺近》,《東坡樂府》中即有以此為牌名的。這類詞牌多與民間曲調(diào)相關(guān),這說明這一故事可能在東坡之前已作為歌曲廣泛播傳于民間了,本詩可能就是這類歌詞的記載。與后世梁祝故事相比,人物齊全,故事完整曲折。歌詞直白而不俗,帶有明顯的文人加工痕跡。僅從詩看,它也是繼《孔雀東南飛》之后,又一首表現(xiàn)愛情悲劇的長篇敘事詩,也應(yīng)是唐宋文學中的奇葩,更是中韓文學交流之佳話。(原標題:現(xiàn)存最早的《梁山伯祝英臺》詩)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民晚報 2012-04-22 作者:查屏球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梁山伯、祝英臺是否史有其人?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