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邙山牡丹的的發源地

2013/6/27 16:21:54 點擊數: 【字體:


    邙山牡丹產業帶是洛陽牡丹兩大產業帶之一,邙山鎮土橋村是公認的邙山牡丹的發源地。

    昨日,我們來到邙山鎮土橋村,找到了邙山牡丹的“根”——兩片6.5畝的牡丹田。

    這兩片牡丹田是牡丹種植專家李龍章1987年種植的,最初有1.5萬棵。這里的牡丹根枝粗壯、枝葉繁茂,放眼望去,紅色、紫色、粉色、白色……明亮鮮艷;有單瓣、重瓣、起樓、繡球等不同的花型。

    “這棵是‘二喬’,這是藍色花里的寶貝——‘藍寶石’,這是新品種,還沒得到認證呢……”李龍章笑吟吟地一一給我們“引薦”。李龍章說,這1.5萬棵牡丹苗來之不易,是當時他從全國各地費了好大的勁兒“搜羅”來的。

    當時,洛陽牡丹花會已經舉辦了5屆,可洛陽的牡丹種植面積仍是很小,只有公園和路邊花壇有,不能滿足游客觀賞和購買牡丹的需要。李龍章說:“開始種牡丹,我就看準了牡丹商品化生產的道路。”

    6.5畝的果樹換成了牡丹,李龍章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洛陽市土橋花木種苗有限公司,并開始進行技術試驗,通過嫁接法研究解決大批量種植牡丹苗的難題。 “當時每棵嫁接苗能賣1.1元到1.2元,我們的一個工人一夜能嫁接1萬株,就是1萬多元,有種很形象的說法:一夜生出個萬元戶。”李龍章說。

    1994年開始,李龍章以公司加農戶形式發展牡丹種植業。每家農戶只要投資2000元、擁有1畝土地,3年后就可得到1.05萬元。

    土橋村的牡丹種植迅速發展起來,種牡丹的村民致了富,本村的土地不夠種,有的人就去租別村的地種牡丹,后來別的村也跟著學種牡丹。就這樣,周邊幾十個村的幾百戶農民被帶動種起了牡丹。2000年,邙山鎮被國家林業局和中國花協命名為“中國牡丹之鄉”。

    目前,5000畝的邙山牡丹產業帶已經形成,李龍章的種苗公司規模也達到100公頃。其他基地、園林,外省市甚至其他國家都紛紛來人參觀,要求購買或引進種苗。其中,法國巴黎建設的洛陽牡丹園的牡丹株苗就全部是從邙山移栽的。

    不知不覺20年了,這兩塊地里的牡丹由最初的1.5萬棵到現在只剩下了4000多棵。李龍章說,現在這兩塊地作為公司的品種資源圃,只供培育研究和參觀展示,再也不輕易動了:“因為這是邙山牡丹的‘根’啊!”(原標題:邙山牡丹的的發源地)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日報 2006-04-17 作者:石蘊璞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